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都会博物馆的首次合作

    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都会博物馆的首次合作 (第2/3页)

起来。

    有说有笑的没见着一丝紧张的气氛。

    “什么事这么开心呀?”

    这個时候,台长周也明领着两位四十多岁的男同志走了进来:“纽约的广告节还没给你们颁奖吧?”

    王扶林、江山、张路当即收敛了即将出游的兴奋表情。

    说来也是奇怪,面对即将面对的纽约广告节,《紫禁城奇妙夜》的三位导演,非但不见紧张,看着还尤为期待。

    究其原因,无非是江山在广告中的种种神操作,给了他们相当大的心理支撑位。

    “我来介绍一下,这二位是文化部的贾主任,袁科长,”

    周也明向屋里的几位介绍道:

    “接下来,有个新任务将给到你们。

    任务本身没多大难度,但意义十分重大……”

    默不作声的江山,听了周台的介绍后,已经大概明白了一点。

    先甭管新任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反正它是件中美两边都挺重视的事。

    “同志们好,”

    接下来,文化部的贾主任介绍道:“下面,就由我来向各位介绍一下具体的任务要求……”

    就在贾主任说话的档口,一旁的袁科长已经将会议室里的幻灯片点亮了。

    “看来,还是有备而来的。”江山在王扶林的耳边小声嘀咕了一句。

    王扶林随即就把头靠了过来:“我听说文化部原本是要单独派支拍摄小队去纽约的,估计是考虑到经费的问题,才干脆让我们一勺烩了。”

    “果真是这样的话,”江山兹以为:“那咱们可得多要份补贴了。”

    “你敢提?”王扶林压着声道:“你先瞧一眼周台吧。”

    江山应声抬眼一瞧,周也明正皱着眉盯着这边呢。

    下一秒,一切杂音立刻消失的一干二净。

    “1944年,当中华大地还在遭受日寇蹂躏时,米国的米高梅公司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真实历史的抗战电影《龙种》,”

    指着幕布的贾主任说道:

    “为了还原我国30年代的农村面貌,米高梅公司出资上百万美元,花了两年时间在加利福利亚州建造一座微型的中国乡村……”

    看着幕布上不断切换的图片,都是头一次获悉此事的江山、王扶林全都惊住了。

    水稻田、煤油灯、旱烟袋、老水牛……还有奥斯卡影后凯瑟琳·赫本。

    “不仅如此,为了在形象上更接近中国人,《龙种》的全体演员都把头发染成了黑色。

    最难能可贵的是,这部电影不但真实反映了日寇对我国固土造成的伤害,

    还在影片中安排了许多战争爆发前,中国山好水好人民好的祥和景象。

    在前后强烈的对比中,更加突出了日寇的可恨之处。

    不过,值得我们注意的还有另一个方面,尽管这部影片中的诸多场景全是以黑白形式呈现的。

    但还是让当时的米国国民,头一次见识到了极具东方特色的水乡美景。”

    听到这,再看看图片中显示的《义勇军进行曲》的插曲字幕。

    江山着实是没想到,第一部描述我国的抗日电影,竟会是米高梅公司拍摄的。

    “1976年,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接受了一套中国明代家具的捐赠,”贾主任继续道:

    “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