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神策十二都
第208章 神策十二都 (第3/3页)
权贵们搞事情的能力就会下降,所以下手也是格外的狠。好多只是打造了铸造工具,购买了铜料,但尚未开始开始私铸铜钱的人,也倒了大霉。
一番操作之下,“郑狗官”的绰号已经成为了老黄历。如今,长安坊间送了郑叔清一个新绰号:郑阎王。
打击私铸的效果很明显,木炭的价格,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
听从方重勇的建议,郑叔清下令在京城郊外设立“木炭仓”,平价收木炭,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权贵们低价收木炭,再囤积居奇倒卖的行为。
然而也仅限于此了,长安城内的木柴价格暴跌,但木炭价格只是稍有下跌,普通官员还是买不起炭,越来越多的樵夫加入烧炭的行列。“卖炭翁”变成了“卖炭郎”,成为今年长安冬季的紧俏职业。
好像一切都改变了,又好像什么也没改变。
这天正值三九严冬,龙武军大将军方有德,向大唐天子李隆基献上了一份“军改”的方案。
这份军改,主要是针对的北衙禁军,而南衙诸军如何,方有德一个字也没有提。
基哥在看了这份军改方案后,什么评价也没有,至少是没有对外臣提起过这一茬。但他却把“编练新军”的任务交给了方有德,实际上等于是认同了这份“军改方案”,至少是认同了其中一部分。
天宝五年冬,大唐天子李隆基,下令在长安郊外设立大营编练新禁军,由龙武军大将军方有德主持招募人员及训练军士。
而新禁军的番号,就叫:
神策军!
这支新军,计划招募三万人,十二个军。分为左右两厢,一厢六个军,每个军两千五百人。
明面上最大的改变,是将原本唐军基层单位“十进制”,改为了基层单位“五进制”,并且不再像从前一样执行任务时随意将士兵安排。
最小的单位是一队五人。一旦编组,只要队员没有阵亡与退役,那便不再将其打散重编。每次行军打仗,以“队”为单位调动,在一军当中可以随意组合,并不局限于所在序列。
方有德又对李隆基谏言:这支军队的作战单位是“军”,容易与现有边军的“军”混淆,两者在性质与规模上都没有共通之处。
因此建议将“军”改为“都”。
具体的编制是:神策军主将为大将军,麾下分左右两厢,一厢一万五千人,设主将一名;
每一厢下辖六个“都”,每一“都”两千五百人,设指挥使一名;
每一“都”下辖十个营,一个营两百五十人,设营主一名;
每一营下辖五个火,每个火五十人,设火长一名。
一火十队,一队五人,设队正一名。
每一队日常共同行动不分开,每一火吃饭时用一个灶,每一营无论是行军扎营还是宿卫都住在一起,每一“都”共用一个花名册,集体奖励共同发放。
这也就意味着,只要士兵被分到了某一队,只要他不死,那么他跟同一队中的其他士卒,基本上就是生死兄弟。但不同队之间的士卒,很可能感情很淡漠。
从士兵数量上看,神策军和龙武军不相上下,看起来像是在为替代龙武军做准备。
但是单看编制,似乎有“精细化”的趋势。
将“营”级单位减小一半编制,能更加适应宿卫长安的需求。并且不再有“行军编制”与“作战编制”之分,权责更加明晰。
而且方有德还淡化左右“厢”这一级的权力,只保留它们的行政权与管理权,剥夺了神策军大将军的调兵权。
也就是说,平日里管理左右厢的神策军将军,哪怕想政变,也无法调动旗下六个“都”的兵马。
而每一“都”设指挥使,指挥使的权力比过往同级别军官要高。只是他们虽然权重,但因为手下兵力的不足,也搞不出什么大事来。
……
“为什么越看越像是圣斗士和黄金十二宫呢?”
自家书房里,拿着方有德写的“军改方案”看了又看,方重勇喃喃自语的说道。
“你就说好不好吧。”
方有德板着脸问道,忽略了方重勇说的那些“奇奇怪怪”的话。
“还行吧,不过就算神策军编练起来了,就能保证他们不造反么?”
方重勇一脸疑惑问道。
“起码,比龙武军强一些。龙武军的编制天然就有问题,左右军的大将军权力太大。”
方有德沉声说道。
“好吧,你开心就好吧。”
方重勇摆了摆手说道:“我去打乌朵去了,你慢慢忙。”
这一章补昨天的,今天还有一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