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一章 救亡图存!宁做百夫长,胜过一书生!
第三六一章 救亡图存!宁做百夫长,胜过一书生! (第2/3页)
人一样,顾炎武对于这样一个极为离谱的传言,也同样是不相信。
觉得这是崇祯皇帝,故意借助老祖宗之名,方便他行事。
可是这一刻,在这种情况下,看着那个气度非凡,站在那里自称是太祖高皇帝的人。
顾炎武不再觉得,那个极为不靠谱的流言是扯淡。
眼前这人,就是太祖高皇帝!
寻常人,哪里有他的这种气魄?
哪里有他的这种手腕?
在相信了这一事情为真后,顾炎武的情绪就变得更加的激动了。
刚刚站起身的他,对着朱元璋一揖到底。
“学生拜见太祖高皇帝!恭迎太祖高皇帝显灵!”
朱元璋让他站起身来,望着他大声询问:
“咱听方才你所言,愿投笔从戎,学班定远旧事,可是真的?”
顾炎武正色道:“回禀太祖高皇帝,句句属实!
之前学生被小人所利用,做出了那种事儿。
实在是愧对大明,愧对太祖高皇帝。
当时不知,情况竟然已经坏到了这种程度!
此时得知闯贼弃守北平,鞑子入关,占据都城。
北面大片地方,将要落入鞑子之手。
学生虽一介书生,却也不能坐视不理!
文人也有着拳拳之心!
愿意投笔从戎,军前效命!和鞑子死拼到底!
万死而不辞!
“好!”
朱元璋闻言大喝一声,出声喝彩。
“咱很欣慰!咱大明,还是有深明大义之人!
咱很欣慰,咱汉人脊梁不曾断!
咱就知道,每逢危难之时,必然会有大无畏之士站出来,挽救我华夏河山!
和入寇的贼人,死拼到底!
这些人,平日里很多看起来并不起眼。
他们有的是普普通通的百姓。
有的是泥腿子。
有的是教书先生!
有的是文人士子!
有的是朝堂上的官员……
许许多多人,寻常时并不起眼。
彼此之间,看不出有什么联系。
可真遇到了事儿,他们都能站起来!
都能迎难而上!拼死保河山!
咱就知道!华夏每当遇到危难之时,总会有人挺身而出!
咱当年便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把元鞑子给赶走,杀了他们一个屁滚尿流!
现在,有尔等在,有众多忠义之士在!
关外的鞑子再凶残,只有败亡这一条路可走!
想要亡我华夏河山,亡我大明,他是在做梦!!”
朱元璋的这一番话,说的是慷慨激昂。
极富感染力!
用词远称不上华丽。
可是这每一句话中,却都带着沉甸甸的分量,催人奋进!
让人禁不住的就是热血上涌!
“宁做百夫长,胜做一书生!
黄宗羲愿投笔从戎!
为我大明,为我华夏一战!”
方才表现很是刚烈,额头撞的一片青的黄宗羲,高声喊了起来!
“救亡图存!驱除鞑虏,算我李文山一个!”
“衡阳王夫之,愿意从军,死战鞑子!”
在朱元璋的声音落下后,很快便接连响起二三十道声音!
有的人年长,有的年轻力壮……
有的声音粗犷,有的显得文弱……
但此时,他们的声音里,都多出来了一种东西,叫做家国大义!
叫做华夏的血性和担当!
朱元璋听到这些人的话后,挥手让那些按着这些人的兵卒都松开手。
给他们解绑。
望着他们道:“好!
好!!
好!!!
你们都是我大明的大好儿郎,是我华夏的脊梁!
也是我华夏的长城,是我华夏的长矛!
正是有着如同你等,这般的众多人。
在华夏遇到生死危机之时,奋不顾身,迎难之上。
我华夏才能够经历诸劫难而不死!
数次浴火重生,每一次都变得更强!”
朱元璋的声音,变得越发的慷慨激昂起来了。
而站在皇城上的朱标,韩成等人,也同样是热血沸腾。
心情激荡。
特别是韩成,这个时候看到了,那还年轻的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
心中的感受,就变得更加的不同!
这三位,那可是在学习历史之时,在那极为简略的历史书当中,都占据着不小内容的存在!
而当时,所学的是他们的思想,是他们的主张。
后来,韩成了解的更多。
知道了这三人做出来的更多事情。
这三位,可不仅仅只是在思想,以及文学著作上等事情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每一个都是硬骨头!
哪怕大明山河破碎,鞑子南下。
南明朝廷不断的内耗,不断的败亡。
哪怕是复国根本无望,他们依然不认为自己是清朝之人!
依旧用他们各自的方式,进行着反抗,做着斗争!
坚持着他们自己心中的坚持!
韩成在此之前,有想过眼前的这些人里,会有他们三位中的其中一个。
可是却没有想到,三人居然都来齐了!
并且,还在得知李自成弃守北平,鞑子入关占据都城,朱元璋说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话之后,第一时间里就站了出来。
表示要弃笔从戎,和鞑子死拼到底!
随之自己带着朱元璋等人,来到这明末。
有不少的事情,会发生改动。
可是,有些人在面对相似的事情时,做出来的选择却不会变。
便如他们这三人,面对这等事情,还是做出了如同历史上的选择。
在民族大义之前,异常果断,非常坚定的站在了这边!
和鞑子势不两立!
至于崇祯皇帝朱由俭,这个时候神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看着那站起来的,二三十个读书人。
目光也变得不一样了。
在此之前,他对于这些汇集起来,进行闹事的读书人,是又气,又急,又恨!
同时,又有些担忧自己太祖爷,动用这样的手段来对付这些人,会不会引发更大的动荡。
可是这个时候,在听到了他们所喊出来的话,见到了他这些人在得知山河破碎,鞑子入关后第一时间里的反应,和做出来的选择。
整个人的心思,都变得不一样了。
对他们的态度,也发生了极大的不同。
到了此时,崇祯这个总是喜欢拿着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