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六章 韩成剧透,赵匡胤:造孽啊!!!

    第五零六章 韩成剧透,赵匡胤:造孽啊!!! (第2/3页)

制作受命宝印。

    四月十六日,任命皇长子赵顼为安州观察使、光国公……

    赵曙即位之初,由于生病便由曹太后来垂帘听政。

    当时他这病,据说是忽然间就有些发了狂,还大呼小叫,胡言乱语。

    并对曹太后多有顶撞。

    揭其短处。

    看似神志不清……

    一些宦官不断向曹太后说赵曙的坏话,致使两宫嫌隙萌生,关系颇为紧张。

    曹太后甚至于想要把他的皇帝位置给废了。

    为了调解两宫矛盾,韩琦和欧阳修先对曹太后进行一番传说。

    而后又对宋英宗赵曙进行了一番的劝说……

    经过臣子们的居中调和,两宫之间的关系也逐渐缓和……”

    就在赵匡胤等着听,赵曙接下来做出一些什么比较看得过眼的事情时,结果接下来韩成所说出来的话,却令他又一次为之愣神。

    “治平元年五月,赵曙病体恢复。

    曹太后撤帘还政。

    赵曙亲政仅半个月,宰相韩琦等人就向他提议,请求有关部门,讨论赵曙生父的名份问题。

    当时赵祯逝世已有十四个月。

    赵曙批示,等过了仁宗大祥举行的祭礼再议。

    治平二年四月九日,韩琦等再次提出这一议题。

    于是,英宗出诏将议案送至太常礼院,交两制以上官员讨论。

    由此引发了一场持续十八个月的论战。

    这就是北宋史上有名的‘濮议之争’。

    以王珪为首的人认为,濮王于仁宗为兄,英宗应称其为皇伯。

    而以韩琦、欧阳修为首的宰执们则认为,英宗应称其为皇考。

    他们还请求英宗将两种方案,都提交百官讨论。

    英宗和宰执们原以为,大臣中一定会有人迎合他们的意图。

    谁知情况恰恰相反,百官对此反应极其强烈。

    大多赞同两制官员的提案。

    一时间,议论纷纷。

    就在这时,太后闻讯,亲自起草了诏书,严厉指责韩琦等人。

    认为不当称濮王为皇考。

    英宗预感到形势的发展于己不利,不得不决定暂缓讨论此事。

    等太后回心转意再说。

    这样,经过长时间的争论,赵曙和韩琦等人,逐渐意识到。

    要想取得这场论战的胜利,曹太后的态度是关键。

    只有争取太后改变态度,釜底抽薪,才能给两制和百官以致命一击。

    治平三年,中书大臣共同议事于垂拱殿,

    当时韩琦正在家中祭祀,英宗特意将其召来商议。

    当时即议定濮王称皇考,由欧阳修亲笔写了两份诏书。

    交给了皇上一份。

    到中午时分,太后派了一名宦官。

    将一份封好的文书送至中书,韩琦、欧阳修等人打开文书,相视而笑。

    这份文书正是欧阳修起草的诏书。

    不过是多了太后的签押。

    曹太后一直与养子赵曙不和,这一次竟不顾朝廷礼仪和群臣的反对,尊赵曙的生父为皇考,确实令人费解。

    于是,便有了诸多传言。

    有人说,这一关键性的诏书乃是曹太后前日酒后误签。

    次日,太后酒醒,方知诏书内容,但后悔已经晚了。

    另一传说则称,太后手诏的出台,是大臣韩琦、欧阳修等人交结太后身边的宦官。

    最终说服了太后。

    但无论如何,白纸黑字,太后是不能抵赖的。

    不管曹太后的诏书是否出于情愿,却正合英宗的心意。

    英宗便立刻下诏停止讨论。

    同时又将宰执们召来,商量如何平息百官的情绪,以稳定时局。

    韩琦对英宗只说了一句‘臣等是奸是邪,陛下自然知道’,便垂手不言。

    欧阳修更是非常明确地对英宗道出了自己的观点。

    御史既然认为其与臣等难以并立,陛下若认为臣等有罪,即当留御史。

    若以为臣等无罪,则取圣旨。

    英宗犹豫再三,最后还是同意了欧阳修等人的意见。

    将吕诲等三名御史贬出京师。

    英宗明白这三个人无过受罚,心中也很过意不去。

    特地对左右人道:不宜责之太重。

    同时宣布,濮安懿王称亲,以茔为园,即园立庙。

    赵曙的这项决定,遭到了朝臣的坚决抵制。

    包括司马光在内的,台谏官员全部自请同贬。

    甚至英宗在濮邸时的幕僚王猎、蔡抗均反对称亲之举。

    这是英宗万万没想到的。

    在严厉处分吕诲等人的同时,英宗又不得不拉拢反对派主要人物王珪,许以执政职位。

    可以说是软硬兼施。

    为了生父死后的名分,赵曙绞尽脑汁。

    用了各种手段,耗费了十八个月的光阴,才最终达到目标……”

    “嘭!!”

    赵匡胤忍不住狠狠的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

    气的胡子都有些颤抖。

    只想打死了个鳖孙!

    这些人,一个个都是在那干什么?

    大宋留下了多少的烂摊子啊!

    积贫积弱的事情一直都存在!

    新皇登基并亲政之后,最应该做的事是什么?

    是把大宋的这些烂摊子,给尽可能的收拾了。

    结果现在倒好。

    到了这个时候,这些人什么正事都不干。

    就在这里进行激烈的辩论,争他爹的一个名分。

    这玩意儿真有这么重要?

    比家国大事还要重要吗?

    十八个月啊!

    足足十八个月!

    有这么干的事儿的吗?

    十八个月的时间,都可以干出多少事!

    还有!这怎么看起来这所谓的濮仪之争,不仅仅只是争皇帝他爹的名分。

    更为重要的,是党争!

    有人在借助这个事儿,在那里打的头破血流。

    争个高低上下出来。

    还有这韩琦,这个之前,随着范仲淹一起做事情,为大宋做考虑的人,怎么到了这个时候,就屡次挑动这个事,和皇帝一起搞这个?

    人……都是会变的吗?

    “这一次的争论,新旧两党之间狗脑子都要打出来。

    党争变得越发的激烈了。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大宋的政体开始逐渐的失衡。

    而在他当政的这四年里,基本别的什么大事都没发生。

    主要就干了这一件事儿。

    在这个过程里,大宋积贫积弱的情况进一步加重……”

    听到韩成所说的这些,赵匡胤只觉得特别的心累。

    这都是一群什么样的歪瓜裂枣啊!

    干出的是什么事?

    最心累的是,如果这些是他的子孙干出来的,那倒又好说一些。

    可现在,干出这些破事的还不是自己的子孙。

    是那个活畜生的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