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车同轨

    第二十六章 车同轨 (第2/3页)

不相合,就极有可能发生翻车,或者是更加严重的交通事故。这还是在平时情况下。

    要是碰上下雨天呢?土路遇上水就是泥。

    下着雨,踩着泥,一走一个鞋印子。人都走不前去,更不要说车了。

    这就体现了车同轨的重要性。有些地方会称为车同辙。二者之间其实是质变与量变的关系。

    最开始的痕迹经过一段时间变化,成为两道浅沟,就是车辙。当时间进一步推进,两道浅沟不断加深,成为可以限制住车轮的沟壑,就是车轨。】

    (弹幕:)“吓死我了,我还以为自己上了一个假学呢。”

    “我也是,明明记得以前学的是车同辙。”

    “没意思,还以为我要亲眼见证曼德拉效应呢。”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规定车轮之间的距离为六尺,在今天不到一米四,听起来会觉得有点窄。

    此外,始皇帝还下令拆除各国之间的关塞和堡垒,自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起,以咸阳宫为中心向东、向北、向南修筑了三条驰道,分别通向燕齐地区,吴楚地区和直达九原抵御匈奴。

    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将秦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串联了起来,极大的便利了全国各地的交通,促进了各地之间的经济往来。

    我们都说“要想富,先修路”,政哥的这种做法可以说是非常的具有开创性,不要说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了,即便是放在今天也丝毫不过时。

    所以,花这么大功夫修路是劳民伤财吗?这明明就是在造福百姓啊!】

    六国贵族听到这里有些愣住,天幕怎么知道他们要说这句话?

    天幕把他们的话都说了,那他们说什么?!

    【第三大举措就是统一度量衡。始皇帝将商鞅变法时期制定的有关度量衡的制度和度量的容易推广到了全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第四点就是行同伦,规定各地人民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