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扶苏,记住了吗?(求收藏)

    第十七章 扶苏,记住了吗?(求收藏) (第2/3页)

“嵇恒又跟你讲了什么?”

    “父皇----”

    “儿臣现在什么都知道。”

    “儿臣过去实在不孝,枉为人子。”

    突然,扶苏失声痛哭起来。

    嬴政良久无言,听任扶苏悲怆的哭声回荡在沉沉大殿,直到扶苏止住了哭声,才淡淡开口:“那就给朕也说说吧,他这六国余孽,又给伱讲了什么大道理,竟能让你这么大彻大悟!”

    “儿臣遵命......”扶苏继续跪在地上,并没有起身的意图,道:“儿臣在听嵇恒讲完之后,终于明白了父皇的良苦用心,也明白了,为何他会说杀人者,扶苏也。”

    “他们的确因儿臣而死!”

    “因为儿臣不忠不孝无义无能。”

    “儿臣过去空谈仁义,实则根本不知何为仁义,父皇焚书、坑儒只是想教明白,勿轻易听信他人,要有自己的判断,仁善是要靠自己领悟参透的,儒家的仁善,归根到底是儒生的仁,非是扶苏的仁,更非是大秦的仁。”

    嬴政肃然端坐,对此不置可否,道:“你的理解又错了。”

    “你的仁是你个人的仁,也只会是你个人的仁。”

    “大秦行的是法制。”

    “大秦的仁一直很明确,便是公平公正。”

    “商君说‘法以爱民,大仁不仁’,老子说:‘大仁不仁,大善不惠’,究根结底都是公平二字。”

    “大秦不行救济,不赦罪犯,看似不仁,然却激发民众奋发,遏制罪行膨胀。”

    “从而一举奠定秦国强盛之基。”

    “为政之仁,要的便是此等天下大仁。”

    “个人之仁,终究是小仁。”

    “然法家之道,一直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有些急于求成、甚至称得上是急功近利,因而在法家体制下,有时是需要个人之仁加以调和,但个人之仁绝不能凌驾在天下大仁之上。”

    “否则。”

    “只会误国误民!”

    扶苏静静听着,心中若有所思。

    嬴政的话语,始终都很平静,但又充满力量。

    在这静如幽谷的大殿中,父子二人罕见的耐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