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天下谁最先反呢?(求追读)

    第四十六章 天下谁最先反呢?(求追读) (第2/3页)

雷亟。

    他一脸惊恐的望着嵇恒,整個人被震的说不出话来。

    嵇恒面色如常,轻笑道:“是法家,但又不完全是,始皇是一个很伟大的人,只是他依旧没有摆脱儒家的影响,始皇力行的法,其实是儒法,非是商鞅的法。”

    “始皇既想要秦法维持统治,又想用儒家思想来愚民。”

    “因而试图构建一套君儒臣法。”

    “但大秦是以法立国,当这个念头出现的时候,大秦的体制就已崩溃了。”

    “而今的大秦,只是靠过去的勇武,在强行支撑罢了。”

    “然枯叶又岂能真挡得住火势?”

    “诚然。”

    “始皇做了各种补救。”

    “弄出了一套‘五德始终说’,将儒生赶出朝堂,独掌‘仁政’的解释权,还有就是以吏为师、以法为教,但始皇却是忽略了一点,并非人人都有始皇那般的手腕。”

    “法家分势、术、法。”

    “申不害变法,主要就是用术来驭群臣,但仅仅只择之一,韩国尚且很快衰弱,何况要三门兼具?”

    “这对君主的能力只会很高。”

    “后世又有几人能达到始皇这般政治高度?”

    “就算大秦勉强支撑了下来。”

    “最后也成不了所谓的君儒臣法,亦或外儒内法。”

    “只会变成外法内儒、外儒内儒。”

    “一个以法立国的国家,君主却主动背弃了法,那这个国家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始皇的布局,我并不看好。”

    “无论是扶苏上位,亦或其他皇子,他们都玩不转。”

    “只会落得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偏僻小屋静如幽谷。

    嵇恒的声音持续地回荡着。

    “虽然我不看好始皇的布局,但这的确是始皇能想到的最好安排。”

    “诸子百家,经百家争鸣后,有四家提出了自己的治世主张,这四家分别是道、法、儒、墨。”

    “但战国攻伐数百年,墨家分裂,道家黄老之学,虽有所起色,但在中央集权之下,无为而治,显然不为始皇接受,法家自商鞅后,就已是儒家的另一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