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8章 划时代的合作谈判,开启全新纪元

    第828章 划时代的合作谈判,开启全新纪元 (第2/3页)

其实注定了欧洲航天局的工作效率是比较低的。

    再加上一些优秀的人才都被美利坚那边给吸引走了,它们自己想要搞出点新东西出来,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星链这种东西,虽然大家都知道很重要,很关键,但是你要是搞不定它,说什么都没有用。

    “如果我们现在重新考虑星链方案,那就意味着要放弃星链计划了。”

    “毕竟越到后面,我们的差距就越大。”

    韦尔纳听了约瑟夫的话,倒也没有勃然大怒,而是颇为认真的跟他交流了起来。

    毕竟现在是什么局面,他也是比较清楚的。

    “或者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请启明星科技来帮助我们发射卫星?”

    “不去纠结火箭技术,单纯的研发星链卫星的话,其实难度就降低了很多了。”

    约瑟夫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提议。

    过去那么多年,欧洲航天局跟NASA合作过,跟北极熊也合作过。

    现在开始跟华夏那边合作,似乎也不是不可以啊。

    “我们的星链注定是会跟启明星科技的星链形成竞争关系,他们能否愿意帮助我们发射卫星?”

    韦尔纳提到了一个许多人都会纠结的问题。

    这就相当于奔驰汽车去找宝马汽车帮助自己生产发动机或者其他重要的零件。

    一般情况下,大家都觉得这个方案是不大合适的。

    “启明星科技是华夏的一家民营科技企业,华夏的相关政策民营企业进入到航空航天领域里头,为的就是推动航空航天产业的市场化发展。”

    “对于启明星科技来说,它们肯定也是希望尽可能多的获得一些其他公司的商业订单,而不是全部依靠公司内部自己的发展计划来发射卫星。”

    “当然了,它们给内部发射火箭的成本跟对外商业合作的肯定会有差别。”

    “但是只要它们的报价不是特别的离谱,就有可能还是比我们自己去研发火箭要便宜很多。”

    “毕竟我们的可回收火箭哪怕是研发出来了,不管是研发成本还是生产成本,肯定都是要比启明星的高很多。”

    “既然如此,不如干脆找一个成本比较低的方案,哪怕是将来星链计划要调整,也不会有太高的沉默成本在里头。”

    约瑟夫这么一说,韦尔纳张了张嘴,最终什么都没有多说。

    因为他发现自己似乎有点没有办法去反驳这个观点。

    既然觉得这个方案有道理,有可行性,他自然也就快速的将它提上了日程,并且亲自飞往华夏,跟启明星科技商讨这方面的合作。

    ……

    “曹总,欧洲航天局后天要过来跟我们商讨发射卫星的大项目,这个项目很可能跟它们的星链项目有关系。”

    “我们到时候是否要跟它们合作呢?”

    涉及到这种大方向的事情,赵思宇肯定是不敢自己独自决策,要跟曹阳先汇报。

    “这么突然的就过来跟我们商量卫星发射业务,看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那边的星链计划正式启动,还是给他们带来了不少的饿压力啊。”

    曹阳稍微想一想,就能推测出欧洲宇航局那边的局面了。

    至于为什么对方找到启明星科技,而没有找到美利坚那边,显然就是成本问题了。

    不管是找谁发射卫星,在能满足发射要求的情况下,肯定是找便宜的。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们也不怕启明星科技乱报价。

    因为启明星科技这边没有办法合作的话,他们还可以找到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去合作。

    曹阳和赵思宇自然也都是清楚这个情况的。

    “是啊,欧洲航天局成立的目的就是跟北极熊和美利坚竞争,确保欧洲在航天事业上面不会落后于世界。”

    “星链的重要性大家都是知道的,欧洲航天局现在自己没有办法搞定星链的事情。”

    “这种情况下,找我们合作,倒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案。”

    赵思宇的这个认识,基本上也算是看透了欧洲航天局的实际局面。

    “到时候可以带他们去现场参观一下启明星9号和MAX的生产线,大大方方的给他们展示一下我们的技术优势。”

    “当然了,报价方面虽然不能报的太夸张,但是也不要客气。”

    “发射一次的价格,怎么也不能低于3000万欧元。”

    “当然了,如果发射次数比较多的话,后面可以适当的进行降价。”

    一枚启明星9号的生产成本现在已经可以做到1个亿以内了。

    毕竟发动机那些东西已经开始规模化的生产,成本开始快速的下降。

    但是这是启明星的生产成本。

    按照太空探索技术那边的情况来看,一枚猎鹰9号改进型的生产成本,还是要去到6000万美元左右。

    这个价格是启明星9号的好几倍。

    虽然可重复利用之后,单次的成本可以降低到火箭生产成本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但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也不是做慈善的。

    它们对外报价的单次发射价格,曹阳觉得不会低于5000万美元。

    毕竟它们也是要挣钱的。

    再说了,就算是5000万美元一次的价格,也是比NASA的其他火箭发射成本要低一大截了。

    这个成本优势已经足够在市场上厮杀了。

    一味地把自己的最低成本报出去,并没有什么好处。

    既然是高科技行业,自然也要有高利润才行。

    “3000万欧元的一次的价格的话,会不会太高了一点?”

    赵思宇是知道启明星9号的生产成本的,按照现在的汇率,一次发射的价格就可以生产三枚火箭了。

    而可回收利用之后,单次的成本又更低。

    最终如果按照这个价格发射,那么启明星科技这边的利润可以去到900%,甚至更高。

    这绝对是暴利了啊!

    “我们报价,对方肯定是要砍价的嘛。”

    “只是合作几次的话,那就是3000万欧元的价格,但是如果能够合作十几次,甚至几十次、上百次的话,价格就不一样了。”

    “我们可以给一个阶梯价格,第1~5次是3000万欧元,以后每多5次就下降100万欧元。”

    “最终可以一直降低到2000万欧元,甚至发射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