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公共家庭

    第10章 公共家庭 (第2/3页)

    不过,比起21世纪初的困难,22世纪已经有了解决的手段,最大的障碍不再是生育过程,而是伦理道德上的争议。

    全球各国给出的答案不尽相同。

    亚共政府在22世纪70年代初,提出了一个非常庞大且全面的“延续计划”,并将其列为最重要的国策之一,投入了天文数字般的财政和资源。

    延续计划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生”。

    根据国家的政策需求和人口变动,以人造子宫技术,每年每月,定期定额,培育出一定数量的婴儿。

    这些婴儿全部是合法公民,他们的政治权利与正常家庭出生的婴儿完全一致,称为“公共子女”。公共子女被立法禁止寻找自己的血缘父母,即使意外认识,在法律上也没有亲属关系。

    第二部分是“养”。

    公共子女从出生就由政府抚养,按年龄分为四个阶段,0-2岁是婴儿期,2-6岁是幼儿期,6-12岁是儿童期,12-18岁是青春期。

    同一个年龄段的公共子女,四到六个组成一个公共家庭。

    每个阶段的公共家庭,至少有三位以上的“职业父母”照料,他们同时负起养育和教育的责任,这个岗位叫做“育父、育母”。

    育父育母是专业的监护人,需要经过多轮考核才能担任。

    当然,他们的薪水极高。

    至今仍是收入和福利最好的职业之一,并且拥有超过普通公民的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也在国家前列。

    孩子年龄越小的公共家庭,育父育母的人数就越多。

    婴儿期是最多的,一般比婴儿的人数多出一到两个,随着子女成长,拥有自理能力,公共家庭每过一个阶段就会轮换新的育父育母,并且父母人数逐步减少到两人。

    到了十八岁成年,育父育母就会离职。

    同时,他们也失去了监护权,跟公共子女不再有亲属关系。

    为了保证公共子女的身体与心理都健康成长,几乎每个月都会对孩子做心理查询,还有高频率的随机抽查,在家中安装了无死角的摄像头,全方位监控着公共家庭的一举一动。

    不合格的育父育母会被立即撤销资质,犯下严重过错的,都要被送上法庭判以重刑。

    另外还有一系列与公共家庭相关的法律法规,考虑到了方方面面。

    “延续计划”刚开始只是试行。

    到了90年代,最先一批公共子女走上工作岗位,他们为社会与国家做出了很多贡献,跟原生家庭的子女一样,都是智力正常、心理健康的公民。

    延续计划大获成功,多年投入获得了回报。

    亚共政府立即扩大计划规模,进入23世纪,终于解决了人口问题!

    到如今,亚太共体的人口达到了56亿。

    其中,公共子女的占比达到20%,并且,政府根据财政和资源调整延续计划,人口每年都在上涨。

    季星火兄弟姐妹五人都是公共子女。

    但是他稍有不同。

    季星火不是人造子宫培育出来的,他是自然分娩出生的,只不过,他的父母失去了监护权,把他交给政府抚养。

    像季星火这样的人还有不少。

    上世纪90年代,延续计划的成功让亚共政府松了一口气,但也造成了一个负面结果,不愿意生育的人更多了。

    另外还有一个因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