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你们投的真快

    第一百一十三章 你们投的真快 (第3/3页)

你当有国士之才也!”

    诸多相公听罢,不由得纷纷感慨。

    汴梁地下的毒瘤根植已久,他们这些相公却无所作为,这本身就是一种讽刺。

    结果赵骏来没多久,就打掉了开封府保护伞,深挖地下黑恶势力,甚至已经定制出了如此特别的办法,要将那些人一网打尽。

    这就更讽刺了。

    听着众人的吹捧,赵骏只是笑了笑没说话。

    赵祯满意地点点头道:“真不愧是我赵家后世的好大孙,大宋有朕的大孙在,必能昌盛。话说回来,等扫平了汴梁恶势力,大孙有何打算?”

    赵骏毫不犹豫地道:“当然是去全国各地看看,深入基层了解情况,不像一些人高高在上,自以为是。”

    说着他还扫了眼诸相,令他们面色有些尴尬。

    “这个.”

    赵祯就迟疑道:“大孙能不能别离开汴梁,朕身边若没有大孙在,心里不安啊。”

    赵骏皱眉道:“这是当初说好了的啊,我也确实要去民间看看情况。治国就像医治病人一样,只有知道问题在哪里,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不是吗?”

    “是倒也是。”

    赵祯就看向吕夷简他们。

    今天吕夷简他们来找赵祯,也是说服了赵祯,希望能够建立一个统筹全国的部门,让赵骏来执掌,从而推动改革大业。

    这样全天下的事情就都会堆到赵骏面前,各种繁杂事务,赵骏以后说不准就没那么多精力专门对付士大夫。

    但现在看赵骏好像已经对未来有所规划,他是个执行力和想法都比较坚定的人,如果单靠赵祯自己,恐怕不一定能说服得了对方。

    就见到吕夷简咳嗽了两声,说道:“骏小子啊。”

    “嗯?”

    赵骏看向吕夷简。

    吕夷简脸不红心不跳地说道:“其实你错怪我们了,当初希望你科举入仕,也是对你的一种考验。”

    “哦?”

    赵骏颇有兴趣地道:“愿闻其详。”

    “你也知道,国家大事一举一动,影响都极为深远广泛,若你当初过来时,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官员,我们必是欣然让你执掌权柄,但你只是一个刚刚出学的少年郎,谁又敢立即将国家大事托付给你呢?”

    吕夷简摸着下颌白须说道:“赵括父学未精,却喜轻锐谈兵,长平一战,可怜了四十万苍生。马谡及擅伐谋之道,连诸葛都要问计于他,街亭一失,失得蜀国损兵折将。我等有些担忧你负担不起重任,先考验一番,看看你的能力,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后世虽常有人说赵括是个有能力的帅才,可惜就是刚出山就遇到了白起,从事迹上来看,或许确实如此。

    但历朝历代往往以成败论英雄,因此古代历史名人对他的评价都比较一般。如欧阳修的《为君难论》里说他“虚谈无实不可用”,明代刘三吾说他“鄂垣仅有湘南地,朝野犹夸纸上兵”。

    所以吕夷简用赵括和马谡来论证只会理论,不会实践的危害,从而告诉赵骏。他们当初不是不希望赵骏出山就立即干大事,而是希望赵骏积累实践经验,才让他入官场入仕,这也是他们一直以来让赵骏科举的主要理由。

    赵骏听了也没有反驳,只是点点头道:“哦,是吗?”

    “是啊。”

    吕夷简双手一摊道:“难道这有什么错吗?”

    “嗯,好吧,确实不算错。”

    赵骏就反问道:“那现在呢?你们觉得我是否已经有了实干的才能?”

    “这是当然!”

    吕夷简指着赵骏,认真说道:“你已经通过了考验,我们都觉得你有大才,因而我们向官家建言,希望建立一个新的部门,来统筹大宋,其余一切府衙,都归这个部门调遣,而你,便执掌这个部门,如何?”

    赵骏没有立即答应,而是看着吕夷简,就这么似笑非笑地看着。

    众人也没有说话,继续看着他。

    双方互相对视。

    过了一会儿,赵骏就笑了起来。

    大笑着。

    笑得很是肆无忌惮。

    你们。

    这么快,就到了求我的时候。

    还以为你们能多坚持久一点,将来也给我动手的理由呢。

    没想到。

    也就几个月的时间,比法兰西都强不了多少。

    唉。

    士大夫阶级,果然具有软弱性。

    真是无趣啊。

    赵骏摇摇头,一下子就觉得都没什么意思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