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苛捐杂税,路遇田昌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一百七十四章 苛捐杂税,路遇田昌 (第1/3页)

    就在赵祯沉迷小说不可自拔的时候。

    赵骏已经乘着春风南下。

    正值一月下旬,相当于阳历的二三月,春光灿烂,艳阳高照。

    漕船顺汴河南下,一路疾驰。

    赵骏站在船舷眺望四周,汴河是京杭大运河主渠之一,宽二十米,来往船只非常多。

    所以为了防止碰撞,大家都会保持一定距离,不敢靠的太近。

    两岸旷野农田,村庄遍布,杨柳飘摇。

    由于速度实在是太慢,几乎是以每小时10多公里的龟速前进,让赵骏很快就失去了继续看风景的兴趣,回船舱休息。

    为了打发时间,他带了不少书,不是什么四书五经,而是宋代本来就有的小说话本。

    虽然因当时的小说并不兴盛,所以写的佳作较少,长篇小说也不多。但那个时候的小说经常以志怪和传奇为主,还有些写探案悬疑之类,颇为猎奇,也能勉强看看。

    可惜笔记本赵骏不是不能带出来,是不敢带。他毕竟是四处奔波,往来于各地,旅途当中四处背着笔记本,万一磕磕碰碰摔一下,那就难受了。

    所以他只能把笔记本留在汴梁,赵祯虽然不是什么好皇帝,可笔记本的重要性他是知道的,把笔记本留在皇宫是最好的选择。

    船舱内颠簸,不过赵骏是南方人,小时候也不是没坐过船,倒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看着小说打发时间。

    过了约四个时辰,大概下午三点多钟,漕船晃晃悠悠驶入了宁陵。

    汴梁到应天府本来就不远,大概一百五十公里,基本上十个小时就能到。而宁陵在应天府西北面,属于京东西路,位置就是后世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

    作为汴梁与应天府的漕运中转站之一,宁陵除了提供本地商货交易以外,主要提供的就是停船过夜以及补给功能。

    此刻码头上停满了来往船只,漕船没有停,直接过了宁陵,一路向应天府去。

    宁陵为过路船只提供过夜服务,往往都是从汴梁上午10点以后行船的商船,赵骏的漕船出发早,早上七点多钟就出发了,大概下午五点多钟应该就能到应天府,没必要停靠在这里。

    但就在他的船只正准备过去的时候,从河岸边亭舍小码头处,一艘快船飞速驶来,船上有七八个穿着官府服饰的税丁,个个凶神恶煞,把船拦住。

    船只被迫停下。

    这里距离前面宁陵延伸出来的分支运河还二百多丈远,就算要交税,也得等到宁陵码头再说,没想到这些人提前把船给拦下了。

    赵骏船只的驾驶者是江大郎他们,他们本身就是码头出身,船只操纵娴熟,自然由他们掌控。

    此刻江大郎让船舱的人停好船只,探头看向外面的小舟。

    “几位官人,何事?”

    江大郎面无表情地问道,他其实知道是什么事,常年靠漕运讨生活,又怎么不晓得里面的规矩?

    小舟上一个税丁头目呵斥道:“瞎了你的眼,不认识字吗?我们是应天府商税院宁陵场务,过路的商船都必须交税。”

    江大郎沉声道:“可是我们船上并无货物。”

    “检查!”

    税丁头目大喊着。

    “出什么事了?”

    赵骏这时候走过来。

    “知院,是应天府商税院宁陵场务来收税了。”

    江大郎回答道。

    “呵呵。”

    赵骏给逗乐了,说道:“真会横征暴敛,宁陵哪来的场务。”

    宋代商业繁荣,征税都有规定。

    以各路主要商业城市为基点,设商税院、商税司、商税务,下设各地税亭场务。

    问题是最早税务规定只在各个主要商业城市征收,你路过哪个大城市,就在那里交税,为货物总价值的2%。

    以扬州到汴梁为例,征收点只有扬州、楚州、泗州、宿州、亳州、应天府以及汴梁七个地方。

    这样大概税收就是你货物总值的14%。

    如果路过每个县城都要交一次税的话,沿途可是有20多个县城,交40%以上的税,商人不得亏死?

    毕竟古代经商成本本来就高,利润并不可观。如果再加上高额税务,商人要想赚钱,就要提高售卖价格,最终还是老百姓买单。

    所以当时规定抽税率基本要维持在10%左右。

    可惜的是规定是规定,各地根本不履行,往往每过一州至少要被抽两次税,而且苛捐杂税极多,什么“力胜钱”“到岸钱”“市例钱”“过桥钱”“打扑钱”应有尽有。

    到宋徽宗时期,抽税率已经达到30%以上了,严重增加了商人们的负担。

    显然应天府在宁陵设场务,就是准备雁过拔毛,到时候在应天府还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