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发现范文程(求新章追读)

    第三十九章 发现范文程(求新章追读) (第2/3页)

    马尔墩在满语中为阻隔、陡峭之义。马尔墩本是建州通向抚顺交通要冲上的一个山寨的名字,位于青龙山之巅,地势极其险峻。

    马尔墩寨主讷申曾经依仗着山寨的险要,阻止努尔哈赤壮大,不过这里最终被老奴攻破,如今变成了一个较大的建州女真聚集地。

    除了山顶的老寨,寨子的范围也向周边扩展了不少,如今是一个纵横方圆数里,居住着上万人的地方。

    马尔墩在赫图阿拉和萨尔浒中间的位置,位于赫图阿拉西北60里处。

    明军向西北急驰了两个时辰不到,终于抵达了这里。

    如今后金在萨尔浒附近全歼明国西北两路军的消息,人尽皆知,所以马尔墩寨并没有啥防备。

    李三顺带领三百人换上正红旗的铠甲,很轻松的就来到了寨门口,然后趁他们不备直接杀入了寨中。

    这次建州可谓是全族动员,别说是他们本族的旗丁,就连强壮的包衣都被一起征召从事后勤辅兵。

    所以当李三顺他们举起屠刀的时候并有遇到太有力的抵抗。

    很快辽东铁骑在李三顺等人的策应下,也冲入了寨中。

    尽管这些建虏不知道为何会有明军突然出现在了自己的寨中,不过他们毕竟弓马娴熟,一些上了年纪的女真人还是拿起了武器同明军搏杀。

    当然面对明军最精锐的铁骑,他们的挣扎是徒劳的。

    明军不断挥舞起手中的战刀,应声倒地的是一个个建虏的老弱。

    这些建虏的老弱平时肯定不是从事生产的主力,主要从事耕地这些重体力活的还是被掳来的奴隶,以汉民为主,当然也有蒙古人以及其他部族的女真人。

    不过自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后,为了充实女真的人口,各部女真人基本都被划入了各旗,包括海西女真。

    而那些掳来汉民则依旧是最底层的奴隶,通常被称作“包衣阿哈”。

    当然严格意义上说“包衣”同“阿哈”还是有一点区别的,“包衣”一般指家奴,“阿哈”才是最底层的奴隶。

    马尔墩寨除了有三千建虏的老弱外,还有近七千“包衣阿哈”。

    如何处理这些“包衣阿哈”成为了一件麻烦事。

    你要是都杀了,他们中不少人是去年才被建虏从抚顺、清河一线劫掠来的边民,颇为无辜。

    要是不杀,这些人不断地替后金劳作,供应资源,有些还充当奸细。

    毕竟这里距离抚顺的辽东边墙还有七八十里地,带着他们走不现实,让他们自己走估计到不了边墙,又得让建虏抓回去继续当奴才。

    此时李献忠已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