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亡羊补牢

    第383章 亡羊补牢 (第3/3页)

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过了子午,已经是七月初七,这样一首诗倒是应景。

    杨玉环低声念了,却也微觉有些不妥。认为此诗美则美矣,其中的用词却显得有些凄凉,倒像是描绘一个失意的宫人在冷宫里独自过七夕。

    “发牢骚。”李隆基指着薛白,叱道:“朕还未贬伱,你便敢抱怨。”

    “臣不敢,只是有感而发。”

    虽是批评了一句,李隆基却是认可这首诗的水平,道:“好了,把你的礼物献上来,莫再这般又冷又凉的。”

    “圣人放心,这礼物一定热闹。”

    ~~

    礼物一直由袁思艺的人保管着。

    他并不知那是什么,因薛白称它危险,他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裹看了之后,并不敢继续拆开它。只知那是一个纸匣子,颇为沉重,凑近一闻,还有一股刺鼻的气味。

    “怕不是有毒吧,万不可让它接近圣人。”

    有了这样的先入为主的印象,袁思艺听圣人想看薛白的礼物,便准备开口提醒圣人。

    薛白却抢先开口,主动告知,道:“圣人,臣的礼物有些危险,圣人可站在殿门处观看。”

    “朕何等风浪未见过,惧你这小小物件。”李隆基不屑地讥笑一声。

    薛白继续提醒道:“它的动静有些大,还望禁卫们不要大惊小怪。”

    陈玄礼没说话,只是转头向部属们看了一眼,像是在问他们“你们会被吓到吗?”

    回应他的是一双双带着骄傲之色的眼睛,禁卫们显然都认为薛白轻视他们了。

    当然,内心里,他们还是十分谨慎的,已有披甲的禁卫无言地站到了殿门处,挡住了圣人。

    薛白遂下了台阶,从一个小宦官的手里接过那大包裹,走到台阶下方打开,放在地上。

    “灯笼借我一下。”他向身后的小宦官道。

    接着,他从袖子里拿出一张纸,卷成小纸棒,在灯笼里引了火,点燃引线,捂着耳朵跑到一边。

    众人得了薛白的提醒,又见他这等作派,都以为要有大动静,纷纷严阵以阵。

    有些刺鼻的烟气冒了出来。

    气氛逐渐紧张。

    “咻。”

    伴随着这一声口哨般的轻响,有火光在黑夜中亮起,直冲云宵,在空中“砰”地炸开,炸成点点星光。

    薛白放下捂在耳朵上的手,仰头看着,觉得这烟花实在是有些简陋。

    但,太久没见到了,还是好看的。

    众人皆愣了一下,发现预想中的大动静不过如此,有些失望,可下一刻,便看到了空中那绚烂的烟花。

    杨玉环一直知道薛白只要肯就能搞出让她耳目一新的东西,因此一直是带着期待。

    可当烟花印入眼帘,她还是感到了惊喜。

    她喜欢世间一切美的事物,漫天的星河、西绣岭的剪影,以及绽放在这中间的夺目的光彩,这让她忍不住提着裙摆,跑出了大殿,往阶梯下跑去。

    像一个好奇的孩子,想要在近处看得真切些。

    可才跑了几级台阶,那烟花已然消逝了。

    杨玉环瞪大了眼,盯着黑乎乎的天空,下一刻,“咻”地一声,又是一颗烟花窜起,比上一朵还要高,还要大。

    她的眼睛一下就亮了,比烟花还要美。

    “咻。”

    “砰。”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骊山周围,也不知有多少人正同时抬头看着烟花,有人低声念了这样的词句。

    ~~

    一颗又一颗,烟花再好看,还是很快就停歇了。

    薛白捂着耳朵站在那,刻意不去听周围那些惊奇的赞叹、欢呼。他觉得自己就像是刚跳完了胡旋舞的安禄山,心里已经气喘吁吁了。

    “薛郎,薛郎,手放下吧,这才多大动静。”

    袁思艺脸上挤出笑容来,上前领着薛白回殿上面圣。

    他们登上石阶,只见杨玉环还站在那看着天空回味。

    见到薛白,她径直道:“阿白,我还要看。”

    “眼下制得还少,下次让阿姐看个够。”

    杨玉环不由展颜欢笑。

    她始终保存着单纯的一面,这一笑比烟花还美。

    但薛白脑中想着别的事,很快克制了心情,与她擦肩而过,随着袁思艺走到了李隆基面前。

    “此物名为烟花?”

    “回圣人,是。”

    “很好,朕封你为烟花使,为朕制烟花。”

    “臣领旨,谢圣人恩典。”

    薛白的余光能看到元载也在,但不知元载那花鸟使、与自己这烟花使相比,谁的差遣听着更不正经。

    李隆基见他愈发听话,满意地点了点头,道:“既回来了,游冶使你也继续兼任吧。”

    杨国忠一愣,目光一瞥,心里再次感到了薛白带来的威胁。

    薛白则知这是李隆基故意的,却也是准备宠信他的意思。皇帝不希望最受宠信的臣子走得太近,有意无意地便要让他们对立。

    “臣领旨,谢圣人恩典!”

    “今年的千秋万岁节,改到夜里设宴。”李隆基负手道:“朕要与民同乐,到时,朕要长安城的上空绽放出最美的烟花。”

    “臣领旨。”薛白依旧是那克制的语气,缓缓道:“臣一定不让圣人失望。”

    距千秋万岁节只剩不到一个月,而依照他的计划,还有太多的事情没有准备完。

    陇右的将领还得联络,关于他的身世也要开始透出一点风声……

    ~~

    烟花带来的欢快还未完全散去。

    袁思艺无意中看了一眼伴驾的诸多公卿,并未在其中看到太子李亨。他不由心想,太子的处境愈发不妙了。眼下愈发得圣人宠信的薛白很明显是庆王一系。

    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还是因为李林甫死前调阅的那些文书。但袁思艺已经察觉到有哪里不太对,却说不上来。

    待到天亮,感到疲惫的圣人歇下,轮到了高力士值勤。

    袁思艺回到了住所,第一件事就是问辅趚琳回来了没有,得知辅趚琳已等候了他一整晚。

    “如何?”

    “阿爷,事情只怕不是那般简单,水很深。”

    辅趚琳没有直接说他去找张萱的情形,而是道:“孩儿重新查了,依照那幅画的时间,薛妃怀里抱的孩子并不是废太子的第四子李俅,另有其人,”

    “那是谁?”

    辅趚琳转头看了一眼门,确定无人偷听,才小声道:“阿爷可还记得吴怀实说过之事吗?”

    袁思艺目光闪动,明白过来。

    他迅速走到案边,打开锁着的抽屉,拿出那些文书,翻到了那份富平县檀山的舆图,喃喃道:“如此看来,这是那孩子的埋葬地,哥奴还真是认为他没死啊。”

    “可若没死,在哪儿呢?”

    辅趚琳意有所指地问了一句,又道:“孩儿在终南山,发现一个人也去找了张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