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挟天子

    第454章 挟天子 (第2/3页)



    他想要开口反驳,但作为父亲,那样的言论是不方便说的,遂转头看向了李辅国。

    李辅国当即会意,连忙上前道:“三郎所言极是,却没考虑到人心险恶。难道忘了?庆王当夜欲宫变逼圣人退位,圣人南狩正因他所逼。一旦助庆王击败叛军,他岂非更要加害圣人以及殿下?”

    “闭嘴!”

    李倓叱道:“我父子相谈国事,没你这奴婢开口的份,往后休再教我见你干政!”

    平日李辅国与李倓关系不错,他平生最在意的人是宫婢小蛾子,她正是得李倓收容才一直平安无恙,彼此间一直多有来往,没想到,一旦牵扯到国事,李倓竟是如此不假颜色。

    “奴婢知罪。”李辅国惶恐,退了一步。

    李倓其实知道如今这情形,根本离不开这些宦官帮忙,可李辅国既敢开口离间皇家兄弟之情,务必要狠狠叱责,遂又厉声道:“自去我帐中领三十鞭……”

    “你这孩子,何必如此?”

    张汀忽然笑着开口了,打断了李倓的话。

    她年岁与李倓差不多大,却是故作老气横秋。自从李亨被降为忠王,她反而得了一个好处,那便是由太子良娣改封为忠王妃了,名正言顺的正妻,有了说李倓几句的资格。

    “这奴婢话不中听,却是为了你阿爷好。李琮欲行谋逆,此为事实,他驱走圣人,占据长安,是为叛贼。如今两个叛贼相斗,你却要与一个并力守城,岂非太心软了?”

    李倓闻言,那双剑眉不由皱了起来,正要开口反驳。

    李亨上前拍了拍他的肩,道:“我知伱是以李氏社稷为重。”

    “阿爷……”

    “我问你。”李亨问道:“你是更支持李琮继位吗?”

    “不敢。”李倓道:“孩儿当初之所以表态支持庆王,乃因局势所迫,又实在不愿朝堂动荡。可庆王既敢逼宫政变,孩儿自是支持阿爷,可是如今逆胡犯阙,四海崩分……”

    “殿下莫怪这孩子了。”张汀柔声道:“他总不能是为了给李琮当太子才说这些话。”

    李倓脸色一变。

    “好了,不说了。”李亨道:“既然你们兄弟都认为不该入蜀,而该收边屯之兵,那便这般做。至于之后是与李琮并力而守,还是收复长安,到时再谈便是。”

    “是。”李俶拉了拉李倓。

    “奈何圣人昏了头,不听良谋,只听杨国忠之言,他一心要入蜀。”李亨叹道:“这岂是我能左右的啊?”

    话题终于是到了他近来一直在思忖的事上。这一点,两个儿子都非常支持他。

    “入蜀误国,阿爷唯有扫除逆贼,迎圣人回宫城,方为至孝,万不可因区区温情,而犹豫不决!”

    这是要发动政变的意思了,被打压、猜忌了这般多年,李亨终于走到这条路上,手指都微微有些发颤。

    可摆在面前有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而今我非储君,名不正而言不顺,何以号召边屯之军,扫除逆贼?”

    李俶道:“当请圣人下诏,废李琮,复阿爷储君之位。”

    “岂可如此?”李倓道,“一旦如此,长安必定不守。”

    “长安本就守不住,圣人如今下诏,待消息传回长安,李琮早已败亡。而阿爷有了名义,方可尽快招兵买马,克复二京,削平四海。”

    “外敌当前,岂可自乱阵脚?”

    “李琮宫变在前,岂可存妇人之仁?!”

    吵来吵去,话题竟又绕回了方才纠结之处。但这次,张汀、李辅国却没有开口,只是看向李亨。

    此间谁是自己人,谁胳膊肘往外拐,已经是很清晰的事了。

    李亨没有责怪李倓的想法,反而勉励了他几句。次日,私下里与李隆基说了对李琮的担忧。

    ~~

    一路上都只顾着逃窜,如今终于停下来,李隆基才顾得上处理诸多事务,关心长安城到底如何了。

    他连番派出人去打探,同时也遣使西向,督促安西四镇节度使封常清领兵回援。

    “朕出城之日,李琮非但无认罪之意,反而敢以粮草马匹要挟于朕,索要监国之权,其心悖逆,以至于斯。若他真守住长安,岂非要逼朕退位?”

    “圣人明鉴。”杨国忠应道。

    他们这个判断当然是对的,只要李琮守住长安,必然登基称帝,到时天下归心,谁也阻止不了。

    李隆基遂沉吟道:“朕若现在罢其储位,你以为如何?”

    原本他们都考虑好了,长安那点兵力、粮草,肯定是守不住。暂时不罢免李琮,是为了让他挡着叛军好让他们逃到蜀郡,现在既然安全了,也就不那么用得上李琮了。

    这与杨国忠无关,问题在于,一旦罢了李琮,该由谁来当太子?

    立储之事,杨国忠当然想要插一手,于是毫不犹豫道:“圣人何不等到了蜀郡再行定夺?”

    “朕恐薛白是个变数啊。”

    这般一说,杨国忠也担心带到蜀郡的皇帝变成了个太上皇,觉得得给薛白加一点难度,遂道:“庆王有悖圣意,当有所惩治,但……立储之事,恐将等平叛之后再行定夺了。”

    一提醒,李隆基也知该防备着李亨,点了点头。

    当此战乱危急之际,本是社稷最需要储君之时,有国本方可使人心稳定。偏这君臣二人却是默契地认为该在此时把储位空悬。

    “拿笔墨来。”李隆基开口,准备下达他安全之后的第一份诏书。

    “圣人,是否再考虑一二?”高力士不得不提醒道:“或许待长安的消息回来?”

    以高力士与李琮的关系,大可以留在长安的。随圣驾出逃,倒不是他年逾七旬还怕死,而是一心要服侍李隆基。

    也就是仗着圣人知他这份忠心,他才敢开口,可李隆基依旧有些不悦,招手道:“去拿来。”

    “遵旨。”

    高力士无奈,退出这残破的大堂,只见陈玄礼正执守在门外。

    两人相对一眼,同时叹息。

    陈玄礼道:“朔方节度使判官杜鸿渐前来迎圣驾了。”

    “怎不去禀报?”

    陈玄礼走了两步,低声道:“杜鸿渐还未入城,广平王到城外去见了。”

    高力士脸色有些凝重,叹道:“若让圣人知晓,恐要有所疑心了。”

    “疑不疑的,眼下摆明了杨国忠想让圣人入蜀,忠王想留圣人在扶风,庆王想挟圣人回长安。”

    一番话,竟有了一种“秦失其鹿,天下共逐”的意味,两人皆感不安,对此也是毫无办法。

    高力士遂让人去取了笔墨,伺候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