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风波已起

    第457章 风波已起 (第2/3页)

    “你做的那些事,欺负了人家姑娘……往后你要好生待她!”杨清音神色严肃提醒道。

    “娘,儿子干下那些糊涂事,这件事可不是我一个人的错!”朱景洪低声嘟囔道,但声音又刚好能让皇后听见。

    “混小子,你这话什么意思?”杨清音板起脸来,她知道这小子是在点自己。

    “母后,这件事都怪媳妇,没能管好内宅那些事,王爷责怪也是应该的!”宝钗把罪过揽在了自己身上。

    这件事杨清音也不想深究,于是她说道:“往后好生过日子,别再闹腾了!”

    皇后知道当下太子和睿王的恩怨,这件事已经够让她烦的了,所以才会说出这句话来。

    朱景洪只是耍小孩脾气,但这两兄弟是真刀真枪的干,问题严重程度可高多了。

    这边众人说着话,而坤宁宫东殿之内,黛玉则是一人独坐床边,正在黯然垂泪。

    昨天她见到了甄琴,得知了她即将要入王府,为此她是一晚上都没睡好。

    她也想跟朱景洪在一起,可这件事困难重重,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

    一方面她不好意思面对宝钗,另一方面是她无法说服亲爹。

    按朝廷制度,进士之女不可为宗妇,林如海乃是探花郎出身,首先就不符合这一条。

    其次作为清流官员,他若把女儿送去给宗王做小,文官士大夫的唾沫都能把他淹死。

    “姑娘……有些话您若是不便说,不如让奴婢去转告也可!”

    “您这样一直憋在心里,怎么得了!”紫鹃眼里的担忧溢于言表。

    黛玉把脸扭到一边去,说道:“你怎会明白我的难处!”

    谁知紫鹃直言道:“是为了襄王殿下吧?”

    好家伙,这句话直刺黛玉心尖,让她下意识的左右看了看,生怕被外人给听见了。

    “你胡说些什么!”黛玉怒目看向紫娟。

    “姑娘,我看襄王殿下也有意于你,不如让我去跟他……”

    没等紫鹃把话说完,就听黛玉斥责道:“你又胡说了,十三爷对宝姐姐一往情深,为了她不惜违逆圣上和娘娘,眼里又岂会有别的女子!”

    如果让朱景洪知道,自己在黛玉眼中如此专情,只怕也会羞愧难当。

    和黛玉的伤感不同,宁寿宫内的的甄琴可谓欢天喜地,乃至于甄太妃几次提醒她收敛些。

    “依着我的意思,原不打算让你进皇家,过两年时间到了便让你出宫去,让你父亲给你找个好人家!”

    这当然不是甄太妃最开始的想法,而是被太上皇提点之后转变而成。

    “进了襄王府的门,往后你务必谨言慎行,别再把心思摆明面上来!”

    “知道了!”甄琴认真答道。

    这边甄太妃继续提点着,直到坤宁宫的人来请,才让依依不舍的放走了侄孙女。

    宁寿门外,看着甄琴被坤宁宫的人领着远去,甄太妃眼眶浸润有泪花。

    回长叹一声回到宁寿宫内,此时刚好汤药已经熬成了,便由甄太妃亲自送到了太上皇跟前。

    太上皇已苍老得不行,多数时候都在廊下晒太阳,平日里已很少说话,即便面对甄太妃也是如此。

    但今日见老伴儿不高兴,他还是主动问道:“你这是怎么了?”

    坐在朱心堪身侧锦凳上,甄太妃一边拿起汤匙,一边说道:“琴丫头进了襄王府,我还是有些担心她!”

    “毋需多虑……”

    咽下甄太妃喂进的汤药,朱心堪咽下之后说道:“你别看小十三粗鲁,但……他是个好孩子,心底还是善良的!”

    此刻左右无人,甄太妃忍不住问道:“陛下,臣妾实在不明白,为何一众皇孙之中……您何以对襄王如此亲厚?”

    瞥了一眼老伴,朱心堪徐徐道:“我说过……他是个好孩子!”

    “臣妾还是不明白!”

    “当年事后,只有他一个人,为他那些堂兄弟立了冢……”

    “立冢?”

    虽然嘴里说的是这两个字,但甄太妃心里想到的却是,朱景洪那些堂兄弟的下场。

    太上皇当日远在千里之外,作为宠妃的她可就在后宫,当日厉太子和英厄王的子嗣们,有些走投无路就躲进了后宫。

    所以甄太妃是亲眼看见,原本戍卫皇室的翊卫司和龙禁卫,像抓猪仔一样把皇孙们抓走,最后这些天潢贵胄们全被处决。

    在事情和平解决前的那段日子,住在后宫的甄太妃每日提心吊胆,多少次午夜梦回都被噩梦惊醒。

    “是啊……就是他在宫墙角落处,用手堆的几个小土堆,那时我还不住宁寿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