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旨到前线

    第488章 旨到前线 (第2/3页)

考教!”

    没有人愿意看这些枯燥的奏报,太子也是没有办法才如此,元春当然知晓他的难处。

    “这两天我召妙玉入府,与她闲叙倒学了不少东西,尤其于养生一道探讨颇多,听她说……”

    听元春絮叨说着,朱景源从她手中接过了药碗,忍着难闻的味道喝了起来。

    妙玉与元春关系极好,近些日子时常被元春召入东宫,朱景源也见过她好几次。

    “所以说,还得劳逸相谐,张弛有度才对……殿下真的该歇歇了!”

    听元春苦口婆心劝着,朱景源不由露出了笑容,只见他笑着答道:“好吧,便依爱妃所言!”

    扶着太子起身,元春说道:“殿下,去园子里转转吧!”

    “也好!”

    二人相互扶持着,一道往东宫后园走了去,身后远远跟着侍女和宦官。

    “殿下可知道,这两天京城上下,聊得最多人是谁?”元春尽可能找些轻松的话题。

    “你是说十三弟吧,他的事情我都知道了!”

    “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十三弟如今总算有用武之地了!”朱景源感慨道。

    太子是个厚道人,元春有些话本来想说,但最终还是憋了回去。

    她知道自己说了也无用,何况她也觉得自己是过虑了。

    当然最紧要的原因是,事情都有东宫属官参详,她确实犯不着过于多嘴。

    时间流转,又是两天时间过去,时间来到了八月二十二。

    在期待了一天时间后,西北的第四份军报由快马送进了京。

    “西北大捷,西北大捷……”

    西北又是大捷,消息在百姓之间传开,顿时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自打襄王爷主理西北军务,我大明天兵便连战连捷,这可真是天大的好事……”

    “此前总听人说,襄王爷不学无术,我看这些人纯属瞎扯……”

    “定是有人嫉妒他的才能,方才编了些故事诋毁,这些人真是坏透了……”

    “皇家嘛,这种事……”

    “诶诶诶,都别说了,巡街的官差过来了!”

    于是乎,巷子口的议论声停止,然而类似的场景在这京中,却是到处都能看得见。

    毫无疑问,连战连捷的朱景洪,再度成为了京城“顶流”,而且会持续很一阵子。

    按照正常程序,奏报经过重重关卡,再度送到了朱咸铭的面前。

    此时他正练习射箭,得知军报传回他可等不及,撂下弓箭就接到了手中。

    今天的内容比较简单,说的是振威中卫参将石崇,在敌后成功袭击粮道,致使准噶尔大军被迫后撤。

    在其后后撤之时,朱景洪命振威中卫大举出击,便再度收割了一波人头,斩首在两千级左右。

    “他运气是不是太好了些?”

    合上奏报,朱咸铭发出这样的感慨,他承认刚才那一刹那他又嫉妒了。

    他也打了几十年的仗,可从没打过这么顺的仗。

    难道这小子真这般用兵如神?

    想起朱景洪滔滔不绝讲战争,高屋建瓴分析时代和格局,朱咸铭发现自己确实小看了这小子。

    “如此说来,我真是捡到宝了?”朱咸铭又冒出了奇怪的想法。

    宁焕祥也好柳芳也罢,只怕都打不出这样好的战绩,或许还是要重新调整部署……朱咸铭暗暗想到。

    来回踱步,认真思索后,朱咸铭目光扫向程英,吩咐道:“你再去翰林院,让他重新拟旨,让老十三继续主持西北军务,柳芳到任后负责协助!”

    啥啥啥?主上竟下旨让十三爷主持西北军务,我耳朵没听错吧?

    程英有这样的怀疑很正常,因为这样的安排确实很离谱。

    关于朱景洪去留,这已是皇帝发的第三道旨,这样是不是太儿戏了?

    “还愣着做什么?还不赶紧去!”朱咸铭语气不善。

    “奴才遵旨!”

    程英再度去翰林院传了旨,学士们再度按照圣意润色行文,成文后便送到了司礼监。

    司礼监披红用印后,圣旨便由快马送出,向着西北方向疾驰而去。

    九月初一,西北荒原上,朱景洪驻马于山坡上。

    山坡之下大军正在行进,乃是北四卫的军队正在开境。

    此时距他完成战略大撤退,时间已过去半个月,而他的北进战略也已持续半月。

    这半个月时间里,他对前线兵力部署做了极大调整,彻底改变了如今的战场格局。

    总体来说,无论步骑皆整体北移,如今在朝着哈密进发。

    在执行这一战略过程中,朱景洪还增调骑兵去往土谢图汗国,配合安西行都司强力打击了叛军,安定了大军行进的东北侧。

    看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