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宇智波悠:我说换族长了,谁赞成,谁反对?

    第400章 宇智波悠:我说换族长了,谁赞成,谁反对? (第2/3页)

  也许是哪家的忍者不经意间的实验,触动了龙地洞生态圈中的某个环节,蟑螂这种极端顽强的种族灭绝。

    随着蟑螂的灭绝,失去了重要食物来源的老鼠数量大大减少,在蛇群的捕猎下迅速灭绝。

    老鼠灭绝后,就轮到了蛇群中的普通蛇遭殃,饥饿和大蛇们的捕杀,迅速葬送了普通蛇群。

    当普通蛇类死光后,巨大的生态灾难终于被木叶忍者发现,但已经来不及了。

    那些体内富含自然能量,价值极高的大蛇和巨蛇失去了食物,只能依靠木叶忍者投喂血食维生。

    不知道为什么,普通蛇群灭绝后,这些仅存的大蛇也不丧失了繁殖能力,连续两年都没有产出一颗蛇卵。

    不产卵也就罢了,巨蛇还出现了莫名其妙的虚弱症状,哪怕吃再多的肉也抑制不住衰弱的趋势。

    到最后巨蛇们相继失去了食欲,全靠巨大身躯内储存的能量苟延残喘。

    在木叶50年,最后一条巨型蛇死于饥饿,龙地洞就再也没有一条蛇了。

    宇智波悠失去了期待的龙地洞资源,大蛇丸丢掉了最后的通灵兽。

    是的,当初选择投降的赤牙也因为无可遏制的食欲丧失,死于饥饿引起的全身性器官衰竭。

    这是一次沉痛的教训。

    如今妙木山被攻陷,大批的蛤蟆和蛇被结界困在妙木山,成为了花果山的俘虏和战利品。

    宇智波悠看着这满坑满谷的蛤蟆和蛇,心中自然而然的再次燃起了渴望。

    养殖灵物的希望。

    这是炎黄种特有的种族本能,就像看见肥沃土地后想要种点什么,看到直溜的棍子想要耍两下。

    宇智波止水和宇智波步实哪怕是听到宇智波悠解释了,依然觉得难以理解。

    这就是双方的三观不同造成的,虽然这两个弟弟修仙有成,进入了花果山序列,但终究在根子上是忍界的,和自家族长的偏差很大。

    站在宇智波悠身边三轮雅世就不一样了,她从一开始就明白自家道侣想要吃,吃美味的蛇羹、干锅蛤蟆和红烧蛇段。

    嗯,嘴角流淌着不争气眼泪的小猫也想吃,想吃就要捕捉,捕捉的多了就得想法养殖,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喵?

    妙木山一脉的蛤蟆和龙地洞一脉的蛇,是两个圣地经过数千年繁育的高级品种,体内天然蕴含自然能量仅次于地底河透明小鱼。

    关键是数量这么大,只要养殖的好,绝对能够满足花果山对于肉食的需求。

    有了龙地洞圈养失败的经验,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需求,宇智波悠不得不站在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

    为此他放过了那些斗志全消的有了智慧的蛤蟆和蛇,它们可以充当妙木山的管理员,直接管理那些还是动物的蛤蟆和蛇。

    只要隔着一层带路党的蛇和蛤蟆,小蛤蟆和小蛇应该就不会感到强烈的恐惧,不会影响它们干饭和瑟瑟的冲动,能够好好的吃饭长肉和生孩子了。

    恰好宇智波悠的原则之一是,他绝对不吃觉醒了智慧的生物。

    因为智慧是宇宙中的奇迹,无论何时都要像对待人一样,必须给予最基本的尊重。

    智慧的生命可以当做朋友,可以当做陌生人,就算不幸成了敌人,那把他打死也就是了,吃是绝对不可以的。

    哪怕是那些养殖的小蛤蟆和小蛇,只要能够有幸觉醒智慧,宇智波悠也绝对不会吃掉它们。

    它们将有三条路可走:想法灵活的可以加入妙木山管理团队,英勇无畏的可以英勇的战死,意志坚决的可以凭自己的本事寻找妙木山的缺口逃出去。

    缺口是现成的,只要用心寻找就一定能够找到,宇智波悠绝对不会阻拦它们。

    只要它们能够逃出去,宇智波悠还会安排人负责引导,让这些天赋最杰出的蛤蟆和蛇尽快找到仙人带领的抵抗群体,从而获得安全的成长环境。

    在宇智波悠的认知中,圈养的动物总是会比野生的脆弱。

    这不是说圈养的个体实力差,而是从一个种族的角度看,野生动物的抗风险能力更强,不会轻易被一场疾病灭族。

    就像养猪场那些白白嫩嫩的肥猪,通常能够轻松碾压那些黑不拉几的野猪,哪怕野猪长着长长的獠牙也不行。

    毕竟吃饱喝足不挨冻的家猪,绝对能比餐风饮露的野猪胖,胖的比瘦的强大是动物们的基本规则。

    但是养猪场的肥猪都是药罐子,哪怕是有了抗生素保驾护航,也时不时的会遭到灭门之灾。

    养殖场化的妙木山和养猪场类似,蛤蟆和蛇绝对能吃饱吃好,但也绝对不能自由自在的生长。

    它们必须按照花果山对肉食需求为标准。

    这就意味着,蛤蟆和蛇的未来将是人工筛选,集中为仅有的几个类型,比如说肉产出最大量的,蕴含自然能量最多的,甚至肉质口感最佳的。

    最要命的是,这样的类型强化必然导致蛤蟆和蛇变得弱不禁风,很容易遭到瘟疫和疾病的侵袭。

    而且基因过度的同质化会存在更大的风险,就像蓝星上的大麦克香蕉,个大皮厚味甜香醇,是毫无争议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