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高中不是能买的吗?

    第三百九十章 高中不是能买的吗? (第2/3页)

别说,还真是没错呢!那你这院子还可以呀!”

    “既然没错,那你还不买一套?”

    “买不了,我没钱。”

    “你有多少?我帮你凑凑?”

    “谢谢你了李野,我兜里就刚发的工资,别的一毛没有。”

    “.”

    听着李淮生把“没钱”说的那个利落,说的那个理所当然,可把李野给整的不会了。

    李淮生和杨玉民,一直是孤军文学社的主力,那稿费分红一直是拿最高的份子,杨玉民都能攒下一套房子的钱,他李淮生的钱呢?

    “淮生,你钱呢?都胡花了?”

    “什么叫胡花啊?”李淮生失笑道:“我老李有孟尝之风你不知道啊?进了单位不得跟同事们吃吃喝喝?家里再修修房子,亲戚再借个三十五十的,不就没钱了吗?”

    看到李野有些无语,李淮生亲热的揽住李野的肩膀道:“哎呀我都不急你着什么急呀?我们单位以后分房子呢!买什么买?有那钱请你们多搓几顿不是更香?”

    “.”

    “唉~”

    李野轻叹一声,拍了拍李淮生的后背道:“那你以后改主意了,记得告诉我,咱兄弟几个不要见外。”

    “不见外不见外一定不见外,哈哈哈。”

    李淮生的豁达,其实是这个时代很多人的写照。

    在改开之后,很多工人为什么骂娘呢?因为他们感觉自己的“幸福指数”降低了。

    衣、食、住、行,这是自古以来生活的四大需求。

    但是工人自从他们进入单位的那一天起,就没有为“衣食住行”担忧过,没有为明天的日子该怎么过而发愁过。

    衣,单位按季度发劳保服、劳保鞋,穿出去一点不丢人。

    食,单位有食堂,

    行,单位有班车,

    住,单位会分房,别管每人是一间还是半间,大家都一样,家里人口多,拉个帘子一挡,照样可以跟喜欢的女孩儿结婚过小日子。

    所以说八十年代的工人,跟农民确实有着一些区别,以至于很多人花钱也要办城市户口,等待招工当工人。

    可等再过些年,这些不发愁的东西没了,事情再次回到了历史的老路上。

    衣服,你可以穿旧的,只要不是破了补丁,就还能凑活。

    食,你可以吃“不健康”的泡面,实在不行三块钱一把的挂面也能撑一天。

    行,挤公交、挤地铁,实在不行你揣俩馒头走路,饿了啃一口加加油也能抵达目的地。

    但是如果没有一个自己的房子,是真的没有底气。

    哪怕是十平米的小窝呢!也能让人有个“跌倒了从头再来”的坚强,化解无家可归的彷徨。

    所以衣食住行中的这个“住”,自古以来压垮了不知多少人。

    后世更有那该杀的商家,算准了人们的心理,精准核算掏空六个人的腰包,实在是可恨可恨可恨。

    。。。。。。。。

    “玉民他娘,听小悦说,你们住在中关村呀?那玉民上班挺远的吧?住的方便不?”

    “方便,方便着呢!玉民骑自行车不到一个小时就到,挤公交车还能再快点儿,再说单位有单身宿舍,下雨下雪就住单位.”

    吴菊英和杨槐花在正屋的里间唠嗑,平时待人接物也算干脆的杨槐花,多少有那么一点拘谨。

    毕竟事关儿子的终身大事,为人父母的最后一道责任,已经到了关口上了,距离功德圆满只差一步,怎么可能不紧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