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贴心小钱包

    第四十八章 贴心小钱包 (第2/3页)

总督简直就是一坨烂泥!还有脸唏嘘自己如何英雄,牺牲了千余兵马就把小王子击退云云。瞧瞧人家秦老帅,你快别说了!听的人都害臊。

    弘治皇帝心情大好,这个新年礼物简直太顺心了。于是秦纮奏章里提到的移民屯边减免税赋、广开商路以安河套牧民之心等论,统统获得批准。

    甚至弘治皇帝一度起意,想把宣大两镇一起交给秦纮来打理。可是三位阁老集体反对,认为此举会导致边将权柄过大,难免尾大不掉。

    宣大距京师一步之遥,朝发夕至,一但有不忍言之事,如何应对?

    弘治皇帝被说服,因为他心里很明白,京营数十万兵马,都是样子货!

    弘治对秦纮抚边的能力再度拔高,接连挫败鞑子进犯不说。关键是经过短短一年,原本已几乎荒废的三边,如今焕发新生,不光使得原本的军民不再逃亡,兼且还在大量的招收内地流民。甚至在钱粮支用方面,也大大的减少了国库开支。

    这种能力,对弘治来说,远比活捉两个鞑靼太师来得重要!

    至于几位阁老反复叮嘱的防范,弘治更是嗤之以鼻。

    孙铮通过太子递给皇帝的报告,完整的把整个固原的每一步发展清清楚楚摆在弘治面前。

    其中所讲述的那一套,从最初设定目标,到整体方案构思,再到执行时遇到的问题,事后的处置方式等等,无所不备。

    最关键的核心,就是孙铮单独用秘折汇报的兵工厂。除了努力重现昔日强秦纵横天下时的各种技术,还努力开发新品种。一边装备边军提升战力,一边努力转为民用项目赚钱。可谓一举数得。

    说服力最强的,就是京城四海分部,建成日产银元五千枚的皇家铸枚工坊。建成第一个月,先给宫里送了十万银元。

    有了这笔飞来横财,弘治的腰杆子一下硬了许多。这可不是一锤子买卖,孙铮告诉弘治,在不影响四海体系运转的情况下,每个月都能给宫里送十万银元。

    一年就是一百二十万银元!

    国库一年收入才五六百万两!

    拔到皇帝内帑的那部分,更是只有区区数万两。

    弘治上台后,还砍掉了许多织造、供奉之类,几年下来搞的捉襟见肘,苦不堪言。可是身为有志中兴的皇帝,自己当初被人忽悠所行的善政,心里再苦也不能改。

    有了这笔额外收入,根本不必剥削百姓。想要什么,买就是了!有钱就是这么任性。

    有钱的弘治皇帝冷静下来,突然就想到个问题。孙铮安置退休宫人,几年下来,不但不用再花钱填窟窿,反而越做越大,倒过来给宫里上供。那么问题来了,他到底能赚多少钱?他把那么多宫人弄到自己手下,会不会出问题?

    身为皇帝,这种猜忌心思几乎是本能。于是,弘治皇帝试探着派了几个亲信宦官去四海查帐,他的本意只是想摸一摸收支情况。毕竟四海当初在名义上,是人家孙铮自己搞的,他只是给了一片地方,拔了五千两银子而已。摸一摸收入情况,也好心里有个谱。

    随后几个宦官带回一个令他又喜又愧的消息,原来整个四海上下所有人,都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