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二哥

    第十九章 二哥 (第2/3页)

,有闲帮你娘洗洗碗,扫扫地。”

    “娘,快放开。”

    “痛痛痛,我错了。”

    见宝贝孙子耳朵被拧,陈慧英气的牙痒痒,但也拿她这个儿媳没有办法。

    不到半个小时,李多鱼就把海带绳和浮子,从拖拉机上全给搬了下来。

    虽然有点累,全身都是汗,但却笑得很开心,不论在哪个年代,捡漏都是一件非常爽的事情。

    可哪怕已经捡漏了,但放在这个年代,还真不算便宜。

    450元,差不多是周晓英一年多的工资,要是跟现在的小学老师工资换算一下,差不多是七万块。

    且这还是捡漏来的,若按供销社目前的价格来算,这些绳子和浮子,在后世不得卖个二十多万。

    不单连本都回不来,还得倒贴好多钱。

    而这畸形的物价,也是改革开放初期,普通人民群众创业艰难的原因。

    第一桶金实在太难搞了。

    要不是自己有“走货”赚了点钱,估计来到这个世界后,说不定也做不了多少事情,只能继续浑浑噩噩活着。

    现在绳子浮子有了。

    海带养殖计划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但接下来要做的事,都没这么容易了,而最让李多鱼犯难的,则是海底打桩。

    担担岛那片适合海带生长的海域,有二十多米深,要想把上百根木桩打到海底去,以现在的技术来讲,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上次跟小舅喝酒时,听他讲,陈阿泰他们之所以没把海带养好,就是太有主见了,很多都没按照养殖标准来做。

    桩打的乱七八糟。

    不到四个月,就拔了两次桩,管理也很混乱,经常十天半个月都不去看,这才导致最终海带颗粒无收。

    可在打桩之前,得先找生产大队批点木材才行。

    担担岛有很多用来防风固沙的木麻黄,很多都是当年新中国成立那会高级合作社种上的,现在归生产大队管。

    这种树木密度大,泡在海里不容易腐烂,非常适合用来打桩。

    而想找大队买东西,就得批条子,而刚好家里有个人是村里专门管条子的。

    李多鱼才刚想到他。

    没想他就出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