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好久不见,长乐!

    第86章∶好久不见,长乐! (第2/3页)

有礼,温润如玉。

    她不禁有些惊讶,旋即笑道:“小女正是,不知使者先生?”

    那人浅笑道:“辛弃疾。”

    长乐公主点点头:“那辛先生,贵国需要的铁、纸等物资,相信昨日贵国已经盘查完毕,而小女现在也在此处。”

    “那咱们,是否签订合约?”

    关于炎国与大唐的合约内容,很多很多,毕竟是国家层面,可最终可以归结一句话,炎国是战胜国,大唐战败,两国从此以后互不侵犯!

    “可以,这也是我家殿下所想。”

    辛弃疾点点头。

    然后和长乐公主一起走进一间装修华贵房子,在大唐众多官员,尉迟敬德柴绍等人见证下签订合约。

    整个过程,尉迟敬德与柴绍都是满脸不甘。

    他们是大唐的武将,负责主战,可….眼下却是要议和,如何甘心?

    所以,全程都是不情不愿。

    合约签订结束。

    尉迟敬德火急火燎道:“这合约,签也签了,我大唐被你们俘虏的将士们,何时螚归?”

    辛弃疾浅笑道:“等我与我的人,确定安全回到炎国,会放行的。”

    合约虽然签订,但能带回炎国的合约,才是….真的合约。

    倘若这时放行程咬金等人,大唐单方面扣留或者杀死他们,炎国又怎能知道合约之事?

    虽然这种情况很少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

    尉迟敬德没好气道:“就不能速度点?”

    话音落下。

    不等辛弃疾回复,旁边有文官开口道:“尉迟将军,炎国乃战胜国,咱们态度应该好点。”

    而后看向辛弃疾,满脸陪笑:“辛先生,还请你不要在意尉迟将军态度,他人就这样,改不了的。”

    辛弃疾点头笑道:“辛某,看出来了。”

    短暂的谈话,短暂的结束。

    而这一幕却让长乐公主心里泛着嘀咕,这炎国之人,貌似….和传闻中的不太一样。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这炎国使者,不管礼仪还是其他,都具有大国该有的风范,这炎国,想必也差不到哪里去吧?

    对了!

    按父皇所说,炎国身后必定站着一尊超级大国,估计辛弃疾是来自那个大国。

    长乐公主眼眸明亮,感觉自己是找到了“真相”。

    随着协议签订,至此长乐公主便被大唐革除,已经是彻底属于炎国之人。

    辛弃疾为免事变,于当天下午就领着使者团200多人,带着长乐公主离开。

    至于那些大唐赔付的东西,会有商队护送至炎国。

    他辛弃疾主要任务,还是把合约送回,长乐公主只是顺带的。

    甚至是。

    炎国与大唐谈合约,楚王都没想着要和亲,只想要东西的,是大唐单方面以为他的炎国背后有超级大国支持,需要用和亲稳住。

    他们想的太多太多了….

    事实是,大唐需要休养生息,炎国也同样需要。

    炎国只有一城之地,冬季刚刚攻下雁云城立国,单是城内都百废俱兴呢,哪还有能力攻打大唐?

    而且哪怕打了,区区不足两万的兵马,怎能对大唐产生威胁?

    终究是大唐,想多了….

    因为内心的恐惧,白白送了长乐公主过来。

    “哒哒哒….”

    于当天下午,辛弃疾一行人离开幽州关卡。

    城墙上尉迟敬德望着他们走去,双眼猩红,愤怒的用拳头捶打城墙:“耻辱!此生之耻!”

    “我尉迟敬德,未来必要报之!!”

    他说的口水沫子横飞。

    假若大唐要再与炎国起战事,心中满腔怒火,定会,驱使他….身先士卒。

    ….….….….….….

    幽州关卡距离炎国,以辛弃疾等人速度,大概要十几天后抵达。

    而他们在路上也不敢松懈,离开了大唐边境,许多路就是三不管地带,什么国家的人都有。

    此次辛弃疾带来的使节团,共计200人,一百魏武卒,一百自卫军。

    本来要全带魏武卒,可自卫军大多出身幽州,他们更懂这片土地,所以便带了过来。

    行军路上,辛弃疾分出一百人于一里外警戒四方,只要有情况会立即把消息传回给他,让坐镇中军的他做出合适的判断。

    他们人少,主打安全返回炎国为第一任务。

    比如敌自东方而来,那么可以往西方撤,其他方向同理。

    不到必要时刻,绝不交战!

    一路平静安全,亦如来幽州时那般。

    然而在第四天时,就有斥候慌里慌张跑回。

    “辛先生,大….大事不好!”

    “前方,已经有一伙骑兵集结!是高句丽的骑兵,目标明确,直指我军!”

    辛弃疾闻言,眼眸微眯。

    他正想开口,又有斥候回来。

    “辛先生,左边有一伙骑兵朝我们而来,是高句丽的,人数将近一千!”

    话音落下。

    这下子辛弃疾身旁两位百夫长,一位自卫军百夫长,一位魏武卒百夫长,皆瞪大眼睛。

    “怎会如此?高句丽盯上我们了?”

    “我们一路上,都战战兢兢,怎会被盯上。”

    他们不解。

    然而很快,其他两个方向,也都有斥候传回情报。

    他们,被包围了。

    是….四面埋伏!

    四个方向,每个方向将近一千高句丽骑兵,总数四千。

    而使节团虽然有一百魏武卒,可他们没着重装,与….凡人无异。

    四千武装骑兵,对付他们两百便装兵士,足以把他们正面碾碎!

    辛弃疾心里也是一沉,他知道自己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只是没想到,以为是突厥会搞埋伏,结果却是高句丽。

    这是不曾设想的结果。

    他不知道高句丽今日为何如此,也不想知道,这不重要。

    他只知道,他有把合约送回炎国的使命,也有尽量护住更多士兵的责任。

    马车里的长乐公主,此刻则是心中一颤。

    她知道,他们只有两百人,如何对付四千骑兵?

    而且还是包围局势,会越缩越小,无处可退,无处可逃。

    而若是他们被消灭,那炎国….会怎么想?

    认为大唐做的?

    继续燃起战火?

    不无可能。

    如此,她的牺牲,成了笑话。

    “这该,如何是好….”

    辛弃疾等人急,她比他们更急。

    她不怕死,只怕自己的死毫无意义,无法给大唐带来半点益处。

    她代表着两国的和平,她身上有着太重要的任务,沉甸甸的,这段时间都压的喘不过气来。

    “走!”

    此刻,辛弃疾压着嗓音道。

    他那一双眼眸依旧古井无波,好似眼前发生的一切都在意料之中,给人一种莫名的安全感。

    长乐公主、魏武卒百夫长、自卫军百夫长等人,也都是心中大定,脸上的神情没有先前那般慌张….

    虽说许多自卫军士兵还是有些不安,连身子在微微发着抖,但还是握紧了手中的武器。

    一行人,来到一处较为隐秘的藏身之地。

    “这….”

    许多人都不明白这是何意,长乐公主更是皱紧眉头。

    此处虽然隐蔽,但毫无战略价值,没法给防守方带来半点好处。

    而随着那群高句丽骑兵包围而来,两百多人想要藏起来不被发现,躲过一劫,这压根就不现实!

    “沙沙….”

    就在长乐公主等好一些人心里疑惑的时候,就看见那一袭白衣的身影,正带着魏武卒百夫长,往外走去。

    自卫军百夫长虽然不知道辛弃疾想做什么,但本能的跟了上去。

    “护着合约,护着大唐公主,去见殿下。”

    嘶哑低沉的声音响起。

    自卫军百夫长愣了愣,下意识的停住了脚步,还有些疑惑:“辛先生?”

    辛弃疾驻足,转过身来,总是那般忧郁的面容充满肃穆。

    “高句丽骑兵,我会和所有魏武卒引开,你看时间,趁机逃离。”

    自卫军百夫长瞪大眼睛:“辛先生,不可!”

    辛弃疾沉声道:“这是眼下,最好的办法。”

    “而上一次炎国之战,你们自卫军付出太多牺牲,也是你们付出的牺牲,让那大唐军队松懈。”

    “这一次,换我的人,护着你们….”

    自卫军百夫长微微错愕,眼眸变得湿润:“辛先生….”

    “活着,去见殿下。”

    他声音不容置喙。

    这轻飘飘的一句话落下,让场内绝大多数人,都不禁眼眶一热,只觉得鼻子一酸。

    活着,去见殿下….

    这是多么简单的字眼。

    但众人也都清楚,对这一支准备断后的百人魏武卒,本是步兵,此刻又没重甲,对付四千武装骑兵,活着就是一个奢侈。

    遥想魏武卒宣言。

    “使命下达,一往无前!王之所至,生死相随!”

    他们似乎….做到了,那,一往无前….

    这是向死亡发起的冲锋。

    “辛先生,你….让我去….”

    “少我一个,影响不了大局….”

    自卫军百夫长还想要跟着。

    辛弃疾脚步顿住,并没有回话,只是微微摇头。

    而后才开口道:“你们有更重要的使命,把合约和大唐公主送回炎国,好好….活着,….拜托了。”

    他最终还是忍不住轻声嘱咐。

    拜托了!

    在这三个字里蕴含着多少无奈与心酸,自卫军百夫长等人又怎能听不出来?

    那个背影,那些背影,那刚好百人左右的背影越发的萧瑟落寞,让人泪目!

    “驾!”

    伴随着辛弃疾朗声一喝,他策马前行。

    身后,百人追随。

    他们不善马战,甚至有的人才刚刚学会骑马,但他们愿意追随最前方的人,前去….赴死。

    是的。

    赴死….

    他们前去赴死,没有任何犹豫,因为他们虽然走向绝望,但却是给身后的人留下希望。

    一丝….逃出的希望。

    朦胧的月光下,那些背影显得渺小但却伟岸,渐行渐远….

    自卫军百夫长眼眸中蕴含着泪水,呼吸变得沉重,他仰着头望着那夜空,最终化为一声长长的叹息。

    他不是半路出家的士兵,以前便是幽州骁骑军一员,追随柴大都督身经百战,只是这次幽州事变,被突厥擒了,然后被楚王救下,这才宣誓加入炎国。

    戎马征战大半生,他自问早已经见惯这种场面。

    生离死别,不过尔尔!

    但不知为何,每次面临之时,心里的哀伤终究压抑不住。

    而身后的长乐公主,也是眼眸闪烁。

    她看出来了。

    这是一支,无畏之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