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来的人为何不是张伯常

    第三百零二章:来的人为何不是张伯常 (第2/3页)

,想要骗过他们并且在所有人料想不到的地方突破,难上加难。”

    “此局势对峙越久,对于日后形势反倒更好,”荀攸眉头微皱,他其实这话也是在试探,想从曹操的态度里看到些许端倪。

    东郡军营之内。

    “兵法中云以奇胜者,均乃人中之杰也,若是此次都能胜,伯常日后的功绩、军威我不敢想,”,荀攸笑着说道,其实心里莫名的有种激动。

    却没想到,陛下和丞相府空前的团结,而张伯常又能深得上下同心,这冬日的灾害,安然无恙的度过,还给曹操的长子昂,揽了一大波功绩,聚得无数义士贤才。

    “唉。”

    他隐隐感觉,这要是还能让他大放异彩,只怕兵法可再上一阶,毕竟这就不再是学兵法者了,而是随意运用、随心所欲之人,他已可留书于世,何等风采。

    是想要在今年先折断黑袍骑这根羽翼,如同那一年,在界桥把白马义从打散一样。

    什么事一旦决定了,就几乎是摆在脸上的不愿。

    “如此,再慢慢的露出军旗,以混淆视听,让袁绍以为兵马齐出,不再防备伯常,最后命黑袍骑再奇兵天降而取功。”

    “明白了,”荀攸一下站直了上身,甚至还舒气的后仰了些。

    “若是不攻,不让袁绍看到我军伤亡,是无法将他引出的。”

    这样一支兵马,即便大胜了,却又觉得缺了点什么。

    郭嘉顿时轻笑道:“最近传你和贾诩用计,乃是无情无义,也颇有名气。”

    “丞相不如,就固守白马津,占据各地渡口,日夜屯粮,等待袁军行动,我们则是见招拆招,不至于徒增耗损。”

    一旦成功,人人则可脱离降兵身份,成为功臣,待遇更佳,即便是失败了,他的精锐铁骑仍然可以退走。

    黎阳,城门楼上,袁绍在远眺前方,大战之后一片狼藉,护城河都是一片血色。

    陆逊呆在原地想了想,也喘匀了呼吸,他明白事情的本质不是这位君侯性情手段如何,主要是自己犯了事,有把柄在他手中。

    被张韩查到之后,陆逊已经很清楚,自己的所作所为极有可能被校事府查到,随时可以翻出此事,来迫害于他。

    “曹仁、曹纯二将,自今日起,领兵到黎阳城下日夜叫战,痛骂袁绍,讥讽其无能无德,不敢出战,先将他们逼出城来再说。”

    袁军虽说不是想象中那么强悍无敌,但也绝不是如同去年冬日那般羸弱不堪。

    关键就在于,虎豹骑、黑袍骑这些曹操麾下已经身经百战,名声在外的重兵何时出现。

    交战之后,双方各自有俘虏过兵士,也问出了不少消息。

    “此战遭败,是好事。”

    他应当不会焦急才对,急则生乱,袁绍若是不打,那就空出中间的城池来,守一条防线,大有隔江而治之感。

    “那,丞相现在所求,便是袁军再攻上来,我们则是且战且退,将他们引得离开黎阳土地作战,而长驱而入我境内。”

    “公达有何见解,直说便是。”

    荀攸率先问道,眼神自然是看向郭嘉,郭奉孝和张韩的关系太好了,他们酒色财在没有公务的时候,几本都是泡在一起的。

    东郡,曹操到来之后,前锋派去的兵马已经在黎阳附近和袁军交战多日。

    这时候的兵马,基本上都是降兵和降将,以及自己的精锐组成。

    袁军的确是在暗中防范张韩,且在延津方向,派出了一支中坚精兵驻守,至于还有没有别的伏兵,那就不是这些兵士能够知晓的军机了。

    “历经去年一败,他若是没有看到胜机,也不会像当时眼高于顶那般大肆出兵。”

    “哦?丞相之意,还是要骗取袁军进攻,再压过白马津,这战略恐怕极难达成。”

    “这么传下去,咱们这军营里都是些什么人,”程昱挠了挠头,不敢相信以后在儒林的风评。

    这时荀攸走来拱手道:“丞相其实,不必急攻。”

    “故此诸位也不必心中烦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