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探窗》引领国风潮,新时代四大天王

    第248章 《探窗》引领国风潮,新时代四大天王 (第2/3页)

  好运工作室内。

    林知行和董晨来到公司后,第一时间查看了《探窗》的视频播放情况,数据超出了他们预期足有三分之一。

    点赞数到了恐怖的100万,播放量超过了3000万,视频原声被用在了很多国风的视频上,网红与网友们也开始发视频唱这首歌。

    不夸张的说,一首《探窗》一夜之间,在短视频上掀起了一股国风潮流。

    好评他们没有过多关注,意料之中的质疑声果然出现了。

    她们演唱的戏腔歌曲和传统曲艺,还是有着明显差别。于是,有一些不好的评论出现,“篡改京剧”“毁国粹”的骂名扣在了5个女孩的头上

    “林哥,我想怼这些黑子!”

    辛苦制作的董晨,撸起袖子愤愤道:“京剧再这样守旧下去,年轻人甚至都没去了解的兴趣,还有人骂她们侮辱京剧,真的是笑死人了!”

    “别管那些人了。”

    林知行摆了摆手,“甭管是明星网红还是作者,赚的钱里,有一部分就是挨骂的钱。世界那么大,你跟张三讲明白了,李四还不明白,解释得过来吗?既要卖脸朝外,爱说说吧!”

    “也是。”

    董晨点了点头,叹了口气,放下了手机。

    两分钟后……

    林知行吼道:“董,你上个小号骂,有个逼骂我!”

    ……

    ……

    《探窗》火遍短视频平台的第二天。

    这股狂热的国风潮,夸张到只要是视频带上#戏曲#416文艺女团#国风这类的标签,播放量至少翻一倍。

    小杨是一名京戏演员,虽然热爱这一行,但收入微薄到已经想改行了。

    去年全国共有登记在册的京剧、昆曲类演出机构145个,从业人员8076人。国内一年演出共3.1万场,纯市场化票房收入却只有4.5亿元,平均单场演出的票房仅为1.45万元。

    全国京剧从业者们努力了一年,可能还抵不上一部中型投资电影的票房,更别提戏曲演员们的收入了。

    唱一个月戏,仅有2000多工资拿的小杨,无奈做起了直播,平时直播间里只有几个大爷看。

    大爷们只捧个人场,钱都刷给大妈了。

    今天,他在午休时间,照例开启了直播。

    “从小爸爸就对我讲”

    “红梅戏它不是很好唱”

    小杨唱着唱着,眼前突然一花,直播间第一次收到跑车礼物,“感谢老板送的跑车。”

    歌曲到了间奏部分,他无意间一扫,惊奇的发现直播间此刻有500位观众,简直像是在做梦。

    “唱的不错!最近因为《探窗》这歌,喜欢上了戏曲,你唱的不错,支持一下!”

    “哥们,可以点首《探窗》吗?唱这个在线观众绝对翻倍!”

    下播后。

    小杨好奇地搜了一下这首《探窗》,了解这首歌后也是很喜欢,并在416文艺女团的账号下面留言鼓励。

    【感谢你们,戏曲也许真的要迎来第二春了!】

    ……

    ……

    北平电视台。

    台长办公室内。

    “台长,这是最近两天的收视率情况。”

    “嗯,放桌子上吧!”

    台长老罗吹了吹刚沏好的热茶,对桌子上那份收视率报表没有丝毫的兴趣。

    中视一共15个频道,属自己管的AATV11戏曲频道,收视率是最低的,天天都是垫底,他已经对这个频道绝望了。

    正经年轻人谁听戏啊!这门传统艺术,迟早要完蛋。

    半杯茶喝进肚子,台长老罗放下茶杯,抬眼问道:“东西放那就可以了,你还有什么事吗?”

    秘书指着桌上报表,笑盈盈道:“台长,你现在看一下报表呗。”

    台长老罗不耐烦地拿起报表瞅了眼。

    他突然一怔,揉了揉眼,一把抓过了桌上的眼睛快速戴上,“两天涨了5个点?过节也没涨过这么夸张啊,这是什么情况?”

    秘书笑了笑,一五一十将《探窗》在短视频上引起国风潮,年轻人开始关注传统艺术这件事说了。

    探窗?

    台长老罗打开电脑,好奇地听了一遍这首歌,听完是赞不绝口。

    “上戏大学生,零零后,戏曲,发扬与传承,这几个标签加起来,她们可太适合作为榜样来宣传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