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兴修水利,大司马巡视农事

    第97章 兴修水利,大司马巡视农事 (第2/3页)

  一入村后,袁恪一行人方才发现这个村子的老百姓们刚好在吃饭。

    也是,刚刚他们忙完农活。

    在午时,刚好能休息。

    袁恪挨家挨户地询问了各家的情形,询问他们有没有收到种粮补贴,同时,也询问他们生活有什么困难。

    之后,他许诺解决问题。

    其中,最大的问题,便是农田灌溉。

    巴蜀有个都江堰,但汉中却少有这样的水利灌溉工程。

    “杨辉,汉中郡的农官是何人?”

    袁恪问。

    “回主上的话,农官为宇文朔。”

    “也是个士族!”

    杨辉说道。

    “你派人将他带来,本侯在汉水河畔的马王庙村见他。”

    袁恪说道。

    “是!”

    一行人便大步来到了马王庙村。

    也没过多久,宇文朔便风尘仆仆地来了。

    “臣宇文朔拜见大司马!”

    此人是个文质彬彬的读书人,年方四旬,应该是个文化人。

    “好了,起来吧。”

    袁恪说道。

    “谢大司马!”

    宇文朔说道。

    “不知大司马招下官前来,有何吩咐?”

    他问。

    “刚刚巡视农耕之事,本侯发现本地的老百姓议及农田灌溉之事,特唤汝来,询问此事。”

    “你先来讲讲。”

    “为何汉水便在眼前,不将其水引入百姓家的农田内,用来灌溉良田乎?”

    “是不是有什么困难?”

    袁恪问。

    “回主上的话,您有所不知,其实汉中郡如今有一百多处引水堰,尤其是汉中三堰最为出名。”

    “汉中三堰乃:山河堰,五门堰,杨镇堰。”

    “只是如今,这些引水堰因为年久失修,所以,不少地方都毁废了。”

    “但是山河堰还是能灌溉的。”

    宇文朔立马拱手汇报。

    “哦?年久失修?为何不修缮?汉中沃土千里,乃是不亚于巴蜀的产粮之地,农田灌溉,直接影响着粮食的收成?”

    “宇文朔,可是你们农官衙门将修缮的钱银都给贪墨了?”

    袁恪质问。

    “大司马,臣冤枉啊。”

    “臣也想贪墨,但自臣担任这个农官以来,从未见过什么修缮的钱银款项,而且据臣所知,不只孝灵皇帝,自宣帝之后,朝廷便没有再给汉中农官衙门拨付过修缮引水堰的钱银了。”

    “也因此让这些引水堰失去了作用。”

    宇文朔立马如实禀报起来。

    “什么?”

    “怎会如此?”

    袁恪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