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第二章 亲传

    卷一 第二章 亲传 (第2/3页)

山道士为师,学道十余年,其道学理论多出于黄老学派,而本人又糅合了儒家的思想,加上自己游历大江南北,深知当今腐朽的统治阶级和黑暗的社会制度,于是写出了此巨作。

    于乐在帮忙整理的同时也是熟读这部名作,不但提升了自己的思想境界,也了解到当今华夏的悲惨现状,国家的分裂就是百姓们民不聊生、饥寒交迫、家破人亡,不过还好,对于了解历史的于乐来说,知道再有十三年“宋”就建立了,虽然在武力上表现得是个柔弱的王朝,但毕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空前的繁荣,而且达到了中华文化的最高峰,以至于传言“崖山之战无华夏”,宋灭汉亡,也应了盛极必衰、物极必反之理。

    于乐想着这部著作应该被广为流传,而不应该最后被宋齐丘窃为己作,而且此时已经有了雕版印刷术,可以进行大量的印刷,至于钱财方面,谭峭真的不差钱,其父曾官至唐国子司业,从四品大员,家业丰厚,于是建议谭峭出版,谭峭有所动,但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犹豫未决。

    于乐在栖隐洞闲暇无事就会去附近二里不到的钱家村玩耍,钱家村村民不多,50余户人家,之所以为钱家庄,是因为此庄为钱氏祖地,但因战乱四起,十九年前,钱氏人家被强匪洗劫一空,现在的庄子早已没有钱家人了,钱家大院也早已断壁残垣,并成了村童们藏猫的场所,现在庄上的住户多是钱家人的佃户,如今没了地主,所有自己租种的地都成了自己的,但除了向官家纳粮外,不饿死就算是命好了,生活依然窘迫。

    钱家村有一名年十六岁的壮小伙,名叫小保,在于乐眼里应该叫大保,此人身高足有七尺,魁梧黧黑、浓眉大眼,五官匀称,挽髻束发、步伐矫健,一身深色土布长袍胸口处尽是油渍,领口、双袖已磨烂了,不得已只能挽着,看似习武之人,后来打听才知道小保自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