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注意力的分配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三 注意力的分配 (第1/3页)

    从时间的角度研究了观众注意力的持续之后,还需要从空间的角度研究观众注意力的分配。

    舞台所呈现的,是一个完整的情境、浓缩的世界,所以观众在看戏的时候,要兼顾许多方面。但是,注意力是一种集中和指向,面面俱到的注意就无所谓注意。因此,必须妥善地对注意力进行分配。

    注意力分配的中心课题,是如何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主要目标上。

    为了把握观众注意力分配的重心,从剧本创作开始就要减少头绪,万不能“令观场者如入山**中,人人应接不暇”。这一点,几乎已成了世界各国剧作教本的共同定规。头绪减少到何种程度,论家标准不一。李渔曾主张“一线到底,并无旁见侧出之情”,做到“文情专一”。欧洲古典主义戏剧家对于剧情线索的精简也有很严格的要求。在许多剧作家的创作中,剧情线索并不完全是单一的,却必然有比较单纯的主旨,使观众的注意力找得到脉络。

    在舞台演出中,“一台无二戏”,一切干扰注意力集中的因素应努力排除。浅而言之,群众角色不能抢了主角的戏,道具和布景更不能造成注意力的分散;深而言之,即便是再现代的“复调结构”、“无逻辑对比”、“故意的纷乱杂陈”,也不能在同一时间造成观众注意力分配上的困扰。这个道理比较浅显明了,不必多加论述。

    观众注意力的分配除了把握重点之外,还有进一步的复杂性。有时观众的注意力似乎全部都贯注在重点区位的主要演员身上,但只要台上某一个角落略显异象,观众还是能注意到。这种旁及,从消极的角度看,台上任何不甚检点的艺术因素都可能分散观众的注意;从积极的角度看,戏剧家若要把观众的注意力挪移开去,即让原先不作为注意重点的内容升格为注意重点,或者让隐伏了一阵的人物和事件重新引起人们的注意,都有了过渡和缓冲,不至于猝然突至,使人毫无准备。

    观众注意力的这种边缘关顾机能,为注意力的转移创造了条件,也使转移后的注意力增加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