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注意力的分配

    三 注意力的分配 (第2/3页)

有意注意的可能。观众的注意力可以灵敏地觉察到台角上那个现在还寂寂无闻的因素正在萌动着某种活力,准备升格为舞台的中心。在这个意义上说,观众的注意力很像乐队指挥的注意力。乐队指挥的注意力的分配既重点突出又全面顾及,哪一个演奏员的小瑕疵也逃不过他的听觉。他不仅注意到音量渐大、渐小的乐器,而且还注意着那些暂时停歇着的角落。总之,这是一种极为复杂又极端灵敏的注意状态。

    中国戏曲界老艺人喜欢用的“留扣子”、“抖包袱”这两个术语,形象地表明了注意力的隐伏和再分配的关系。一出戏在进入的部分,似乎很不经意地交代了一些人物关系和事态线索,在以后的剧情中不再提起,但是,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又突然出现了那一点因缘,观众至此才知原来貌似不经意的提及,实为留下的“扣子”埋下的伏笔。

    那么,非常轻淡的伏笔会不会根本引不起观众的注意,当“包袱”抖开时观众竟完全忘掉了前面留下的“扣子”呢?不会。只要戏剧家曾经点到过,到时候也就能点得醒,观众分匀出去的那一点不易察觉的注意很快就能风云际会,成为注意的重心。

    观众的注意力有时间上的贮存功能。

    中国好几个戏曲剧种都演出过的《连升店》有一个喜剧性片断,穷苦举子王明芳赶考投店,店主人是一个势利小人,见他衣衫褴褛,极尽讥讽凌辱之能事。等到王明芳得以高中,店主人摇身一变,阿谀奉承不一而足。王明芳为解被辱之恨,故意重复当初的对话,店主人同话异说,判若两人,使观众不断地发出会心的哄笑。

    但在演出过程中,两段戏相隔的时间并不短,这就依凭了观众注意力的贮存功能。戏曲艺术家并没有笨拙到让王明芳责问店家:“你当初不是说我……吗?现在怎么出尔反尔了呢?”他们自信,当初贮存在观众脑海中的东西立即就能轻易地调动起来,构成跨越时间的明显对比。一切有价值的贮存,始终处于审美的敏感地带,一触即发。在未触之时,贮存物处于注意的边缘,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