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88章:赵祯:绝不能让苏景明受此天大的委屈!

    第0388章:赵祯:绝不能让苏景明受此天大的委屈! (第2/3页)

作为主战者,余靖作为广南西路的主官,事后不可能不汇报。

    当日午后。

    狄青、余靖、苏良三人的军情文书便到了。

    苏良讲述了此事的具体经过。

    称他怀疑交趾出兵另有所图,故而有了伏击之举。

    苏良诚恳认错,承认自己杀戮过重,未曾提前上报朝廷,请求重惩,同时声明此事与狄青、余靖无关。

    随即。

    赵祯又看了狄青和余靖的文书。

    二人和苏良讲述的情况几乎一致,但赵祯从字里行间里看到了些许不同。

    狄青和余靖皆称交趾确实有图谋不轨的嫌疑,苏良乃是为了南境的长治久安,为了免于宋军两面受敌,故而策划了这样一场伏击……

    若是一般的官员将领如此做。

    赵祯定然大怒,认为此举是为了抢军功,是意气用事,是为了成名,此等偷袭自己属国的行径有损大宋国威。

    但赵祯了解苏良。

    他明白。

    苏良做此举没有任何功利心,完全是为了大宋。

    为了消除南境隐患,他宁愿背上一个“无端杀戮属国之兵”的罪名。

    “唉,这個苏景明!”赵祯无奈长叹一口气。

    此事。

    无论怎么辩,都是大宋输了理。

    交趾乃大宋属国,其将士并未出境,却遭到大宋的疯狂屠杀,伤亡八千人。

    此罪名。

    要么算在朝廷身上,要么算在苏良身上。

    算在朝廷身上。

    那大宋朝廷就要背负“无端杀戮属国之兵”的罪名。

    有此污点在,大宋名声受损,日后哪还会有部落或小国敢依附。

    并且。

    辽国、西夏两国定然也会以此事讽刺大宋,甚至大宋民间的百姓都会觉得朝廷过于残忍,有失治国之道。

    后世史书上都会批判赵祯与一众中书相公,认为此举甚是暴虐,非明君良臣所为。

    而苏良在文书上表达的意思。

    明显是要算在自己身上,是自己临时起意,大行杀戮。

    但如果放在苏良身上,就要重罚苏良。

    此非小罪。

    轻罚不足以平息天下对这种暴虐之举的愤怒。

    赵祯想了想。

    将两府三司的相公都宣了进来。

    ……

    众相公来到垂拱殿,知晓此事的来龙去脉后,也都皱起眉头,争吵起来。

    “景明实在是莽撞,实在是糊涂啊!即使交趾军意欲入我宋境生乱,将其强行截住不就行了,在交趾境杀属国之兵八千人,这……确实有失大国威严,让我们如何保他?”宋庠有些气愤地说道。

    富弼瞪眼看向宋庠。

    “我不觉得景明莽撞糊涂,景明此举乃是要彻底将交趾打垮,让南境那些想要生乱者断了念想,使得南境久安,此举对我大宋裨益甚大!何罪之有?”

    “何罪之有?那此事能让朝廷来担吗?”

    “无端杀戮属国之兵等同于屠戮我们自己的百姓,并且还是八千人,若咱们护住景明,承认是朝廷之意,那咱们所有人都将遭到后世百姓的唾骂!此举,不仁,不义,与我大宋礼制背道而驰,咱们所有人包括官家,都将遭到后世的唾骂!”

    “宋相,在你眼里就只有朝廷的脸面吗?景明此举,虽然在明面上输理,但却是为了我大宋江山社稷稳固。”

    “大家应该都知晓景明的脾气,知晓他将全宋变法看得有多重要!他是为了防止我们北境有战时,交趾突然偷袭,方才做出了这样损己利国之事,此等毫不顾忌自己名声的护国行为,你们谁能做得出来!”吴育面色铁青地说道。

    “我们都知景是此意,但是现在如何收场呢?是朝廷担其责,还是严惩苏景明?若严惩,又该如何惩,才能彻底解决此事!”张方平开口道。

    这时,首相文彦博站了出来。

    “依照景明在文书中所言,他是准备自己担责,咱们当下要考虑的是如何惩罚景明,才能平息事端,保证大宋国体无损,让天下人说不出闲话来!”

    枢密使曾公亮道:“此事发生在交趾境内,我们又没有任何交趾欲攻大宋的证据,相当于是坐实了景明‘无端屠戮八千属国之兵’之罪责,就算将罪责降到最低,也是勒停。”

    勒停,即一撸到底,罢黜苏良的所有官职差遣。

    不过,若不除名,便还保留着进士身份。

    “勒停?景明刚刚擢升为御史中丞,全宋变法又不能没有他,我不同意勒停!”

    三司使王尧臣撇嘴道。

    “你不同意?你不同意有何用!不重惩景明,上至官家,下至朝廷百官,都会因此事而留污名,导致大宋国体受损?这个罪过谁来背?谁又能背?”宋庠瞪眼说道。

    王尧臣想了想,道:“官家,不可勒停啊!只要不勒停,依照景明的能耐,两三年便能再次成为御史中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