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阵战(三)

    第五章 阵战(三) (第2/3页)

弹与轻霰弹两种:前者子弹数目较少,重量较大,能够实现较远距离上的有效杀伤;后者子弹数目较多,短距内效果更佳,但射程仅有前者的三分之二。

    通常情况下,当炮兵也进入敌方火枪兵有效射程时,轻霰弹便能够达到最佳杀伤效果。在极近距离上,炮手往往也会采取双份霰弹或一份霰弹加一发实心弹(实心弹居后)的装填方式。这虽然会严重降低炮膛的使用寿命,但其杀伤效果却会大大增强。在泰平十五年(1719年)二月,齐国在卡尔曼瓦蒂会战中,齐国炮兵就采用霰弹加实心弹的装填方式,有效杀伤了马拉塔王国的骑兵部队,使得对方根本无法对齐军阵列发起有效冲击。

    齐国的军工专家曾对霰弹攻击的效果进行过无数次科学测试,得出结论,霰弹散布直径为其飞行距离的十分之一左右,并最终会形成一个类似弓形的四边形杀伤区域。在齐国陆军学校炮兵科《火炮技术要素》中指出,霰弹飞行90-100米,其子弹的散布直径就要扩大9.5米左右。在220米距离上,霰弹子弹散布直径为25米,440米距离上霰弹子弹散布直径为55米。倘若120人规模的连横队在150米距离上遭遇炮兵射击,通过简单的计算便可以发现,霰弹几乎可以将其完全覆盖。

    而这次面对三百余阿曼骑兵的冲阵,齐国的炮兵就是将距离放近至一百五十米附近,然后均采取了装填双份霰弹的攻击模式,在阵地前形成了一道直径宽达五十多米的弹幕,顿时让冲来的阿曼骑兵人仰马翻,倒伏一片。

    不过,霰弹的穿透力远不如实心弹,对纵队的杀伤效果自然也略逊一筹。但前面扑倒在地的人马尸体,却是将后方跟进的骑兵给阻在了当场,纵马奔驰的速度瞬间慢了下来。

    “预备!”

    “放!”

    “砰!砰!砰!……”

    连长俞元斌将手中的指挥刀狠狠地挥下,第三混成营二连一百余官兵随即机械地扣动扳机,密集的弹丸瞬间射向簇聚成一团的阿曼骑兵。

    “龙骑兵出击!”

    一百余骑齐国龙骑兵从方阵的两侧缺口处,鱼贯奔出,朝已经乱成一团的阿曼骑兵扑去。

    齐国龙骑兵组建的时间相较于欧洲几个主要军事强国而言,是比较晚的。在汉兴七年(1677年),齐国大败莫卧儿帝国后,有鉴于线列步兵的机动性不足,无法做到战场上的快速部署和机动迂回,遂开始组建龙骑兵。

    不过,齐国的龙骑兵虽有骑兵之名,但是很长时间内他们的装备和训练程度都是按照步兵的标准进行的。要知道,齐国的正规骑兵军团均装备有较昂贵的骑兵用短枪或燧发手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