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巴达维亚的未来

    第三十二章 巴达维亚的未来 (第3/3页)

立势力”存在。

    齐国人为了达到彻底消化吸收这座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岛屿,一边大规模的“征募”地方土著为种植园农工和矿工,将他们转运到汉洲本土和其他岛屿用于消耗,一边疯狂地朝这座岛上移民,充实齐国人口,以实现“腾笼换鸟”的目的。

    根据齐国人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整个爪哇岛上的齐国人在不到四十年时间,人口规模便突破九十万,达到九十三万人。齐国几乎将每年从大陆、日本、安南等地区入境的近半移民人口都填充到了这座岛上。

    在这种情势下,荷兰东印度公司据有的巴达维亚,以及他们所控制的井里汶王国,便处于一种极为尴尬的存在。环顾四周,皆是齐国人的地盘。

    若是东印度公司或者联省共和国实力强大,自然可以岿然不动,本着“只要自己不尴尬,那尴尬的一定是别人”的心态,长久的霸占在这里。

    可问题是,齐国可不是东印度群岛那些随随便便的小土邦,它是印度洋地区的霸主,一个实力居于世界前列的大国,如何会眼睁睁地看着家门口蹲着一个外来势力?

    早在二十多年前,汉洲本土就传出一种声音,印度洋,是齐国人的印度洋,要彻底而坚决地摒除任何外来殖民势力。而东印度群岛--齐国人称之为南洋群岛--更是齐国的核心利益圈,不容任何人染指。

    齐国人群情汹汹,叫嚣着驱逐占据巴达维亚的荷兰人,甚至更进一步,扫荡非洲东海岸,将葡萄牙人的殖民势力也连根拔起,彻底在印度洋地区扎起篱笆,奠定齐国于该地区的独霸地位。

    那时候,齐国的开国皇帝尚未过世,念及荷兰人的传统友谊,压制了这股激进的风潮,暂时保留了荷兰人的体面。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齐国两代皇帝先后过世,曾经老一辈维持的“交情”已荡然无存,再加上荷兰连续经历了几场欧洲大战,实力遭到严重的削弱,早已不负昔日强国之势。

    近些年来,齐国民间又传来驱逐荷兰人的言论,这使得东印度公司上下顿感颤颤心惊。在小心谨慎之余,还多次拜会齐国内阁政府和他们的皇帝陛下,试探他们官方的态度。

    然而,不论是皇室,还是内阁,对此都不置可否,态度一直都未予明确。

    不过,齐国军方却以威胁齐国所属领地安全为由,先是要求东印度公司各个殖民据点拆除大口径要塞火炮,降低防御标准。后来又规定,东印度公司所属商船在进入马六甲海峡后,不得在船上配置火炮等重武器,以实现商船的“无害化”航行。

    最后,齐国又以不能挑拨南洋地区土邦王国互相攻伐为借口,禁止东印度公司携带大量火枪运输,至于船上用于自卫需求的火枪数量,也受到严格的限制。

    这么一顿操作下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面对武装到牙齿的齐国海陆军,近乎于被全部解除了武装。只要齐国人愿意,甚至都不需要动用正规军队,只需派出几千民兵,就能轻松地攻占巴达维亚,将东印度公司的势力驱逐出爪哇岛。

    “唉,齐国人要是想夺占巴达维亚,那就赶紧来吧。说不定,到时候我们这些雇佣军就可以摆脱东印度公司的束缚,直接成为齐国人,转而为这个愈发强大的国家效命。”

    哈维·西蒙斯上尉看着三名自称会川城巡警总队的齐国人将那个杀人逃犯扔到马车上,随后便驾车扬长而去,心中不由喟然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