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北大西洋深处(二)

    第一百一十九章 北大西洋深处(二) (第2/3页)

补给,都是极为珍贵的,可不能随意地让俘虏消耗。

    所以,与其在海上漫无目的地搜寻齐国舰队,还不如巡航至法罗群岛、冰岛海域,去碰碰运气,要是能寻获齐国的驻锚营地,那是最好不过,可以趁势对齐国人展开一场围攻。

    是的,通过陆续返回英格兰本土的商船和渔船汇报,齐国人至少将他们的舰队分成了三部分,分别在北海、英格兰西北海域和东南海域活动,肆意拦截和袭击他们英格兰所属的商船。

    也就是说,散于各处的每一部分齐国舰船很有可能都不到二十艘,凭己方数倍的优势,一旦将他们缠住,必然会将其重创。

    这支庞大的舰队被威廉·佩恩分为三支分舰队,其下又划分为两支分队,每支分队都有各自的指挥官。二十二艘被伪装成商船的战舰和六艘小型供应舰为中卫舰队,其他二十艘战舰则作为“护航编队”,一分为二,分别被划入前卫舰队和后卫支援舰队。

    佩恩的作战计划是,遭遇齐国舰队后,前卫舰队指挥官诺兰·麦登率领所八艘战舰突入敌舰队中央,做出掩护“商船队”的架势;内卫舰队指挥官蒂博尔·雷蒙率领伪装成商船的二十余艘战舰散开阵型,摆出一副四散奔逃的模样,吸引齐国战舰来攻。而佩恩本人则率领后卫舰队负责消灭和围攻对方已经陷入混乱的战舰,直击对方旗舰,令对方不得撤退,最后逐个歼灭被包围的齐国舰队。

    为保证作战效果,佩恩要求所有下属必须严格按照战前部署进行战斗,不允许擅自行动,同时要求他们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敢于近战的精神,攻击视线之内的所有齐国战舰。

    皇家海军大西洋特遣舰队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只要撞见齐国舰队,以他们狂妄自大的性格,定然不会放过眼前这个“肥美的猎物”,毫不犹豫地扑过来。至于最后谁是猎手,谁又是猎物,唯有洞悉一切的上帝才能证明。

    ——

    11月18日清晨,齐国远征舰队第一分舰队十五艘战舰此时正位于法罗群岛西南方三百八十公里处。那场风暴迫使整个舰队调转航向,使得他们花费了四天时间向东航行,尝试以曲折的方法来接近预定目标所在的纬度。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今日清晨,风向终于允许舰队再次转舵,驶向法罗群岛海域。

    “天吴”号和“融水”号是舰队最靠前的战舰,此外,还有两艘快速巡航舰按照常规布置分散在前方十余公里处,为舰队警戒之余,还要搜寻可能存在的猎物,而“禺京”号正在下风约八公里处追击一艘可疑的帆船。

    轻风拂过海面,浓雾久久未被吹散,舰队周围的能见度因而变得极其有限。然而在上午九时许,前方巡航的“天枢”号就打出了发现可疑舰队的信号:八艘——之后又修正为三十八艘——不明船队在北偏东的方向出现。

    分舰队司令、广威将军(少将)钟志林当即命令舰队迎着它们,向东北方向驶去。他组成了队形紧密的两路纵队,以便于随时转换为战斗阵型。

    中午时分,双方指挥官都已察觉到对方舰队的踪影。他们相距约25公里,但海面上的雾气是如此浓厚,这使他们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中无法施展任何动作。

    英格兰大西洋特遣舰队本来是朝着法罗群岛的方向行驶,但在前卫警戒舰船发现可疑舰队之后,他们随之也像齐国远征舰队第一分舰队那样转舵相迎,希望弄清楚对方的底细。

    下午2时,前方的前卫舰队向指挥官佩恩发来报告,一支由十五艘舰船组成的齐国舰队正在迫近。他立即命令所有战舰形成顶风航行,驶向上风位的战列线,以便投入战斗。

    而在齐国一方,“天枢”号和“融水”号也辨识出敌方船队——一支由十余艘战舰护航的庞大的商船队,局势由此明朗起来。

    第一分舰队指挥官钟志林打出信号,让舰队保持航向,同时将战舰间距缩短至两百米。他并不准备与那支船队争抢上风,而希望在下风位置与敌交战,这对舰队中七艘机帆战舰而言,将更为有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