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北大西洋深处(三)

    第一百二十章 北大西洋深处(三) (第2/3页)

产生的冲击波、弹片也会对船体和人员造成毁灭性打击。更重要的是,可以在船上引燃大火,从而摧毁敌舰。

    可能是见识到齐国战舰加装铁甲,英格兰海军也曾试验性地将装甲安装在了风帆战舰上,以加强其防护性能。但是装甲设计导致战舰的排水量直线上升,风帆不堪重负,风帆战舰装上装甲以后根本跑不动,所以不少英格兰海军将领认为给风帆战列舰安装装甲是一种愚蠢的选择。

    后来,随着对齐国蒸汽机技术的不断研究和“借鉴”,英格兰海军也于十几年前,将蒸汽机搬到了船上。当三胀式蒸汽机制造技术成熟后,功率密度也随之快速提高,使得舰艇的航速从几节跳到了十几节,算是要堪堪撵上了齐国海军的步伐。

    但是囿于加工技术的落后,英格兰人制造的蒸汽机可靠性非常糟糕,一天熄火七八次都属于正常操作,因此英格兰海军在蒸汽时代的探索就走的非常谨慎。他们也是模仿齐国海军战舰,将蒸汽机与原有的风帆战舰结合起来,战舰正常情况下使用风力航行,以减少蒸汽机的磨损。只有在进入交战状态或者风速较低的时候,才会启动蒸汽机。

    此次遭遇齐国舰队的英格兰大西洋特遣舰队本来有三艘蒸汽战舰,临出发时,却因为机械故障,趴窝了一艘。另外两艘全都配置在舰队指挥官佩恩所属的后卫舰队之中,以期在战斗中发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

    在阿尔赫西拉斯湾和佛得角的两场海战中,齐国海军旗下的蒸汽战舰和开花弹让皇家海军吃足了苦头,损失颇重。为了应对此种不利局面,英格兰海军除了集结更多的战舰围攻对方,限制其蒸汽战舰的机动性外,还有就是在船舷两侧和甲板上准备了大量的沙袋,以防开花弹的攻击。

    然而,老式的无装甲风帆战舰,面对拥有爆炸能力的开花弹,仍旧无法削弱它的破坏力,每一枚炮弹,都会成为风帆战舰的催命符,一发恰到好处的高爆弹落下,就可能让一艘风帆战舰立时成为一团硕大的烟花。

    “命令枪炮长,所有火炮以最大火力轰击两舷之敌舰,无需节约弹药!”

    “命令轮机长,在无有新的命令传达之前,务必保证蒸汽机处于最大满荷状态!”

    “命令所有操帆手领取火箭弹,对视距之内的所有敌舰实施远程覆盖打击!”

    “……”

    短短十分钟内,战斗便进入到白热化状态,几艘齐国蒸汽战舰仿佛就是会喷火的怪兽,一阵火炮轰鸣声响起,便会有一艘或者数艘英格兰战舰闪现出耀眼的火光和无数迸溅的碎木,还有不断被掀起的人体。

    眼见着“后稷”号就要突出中卫舰队的重围,驶向舰队外围海域,排水量700吨的英军二级风帆战列舰“埃阿斯”号勇敢地冲了过去,借助着顶风,猛然间将船身横在“后稷”号前进的方向,试图阻止对方继续前冲,并且以舷炮猛烈轰击对方舰首。

    然而,“后稷”号在前有舰船堵截的情况下,航向依旧不变,以一个超高的速度直冲而来,竟是要以其庞大的身躯撞击“埃阿斯”号。

    “轰!”

    “咔嚓!”

    就在“埃阿斯”号官兵惊愕的目光下,“后稷”号迎着他们的炮火,狠狠地撞上了“埃阿斯”号的右舷。

    位于“后稷”号舰首的撞角轻松地破开了“埃阿斯”号的右舷船板,一个巨大的裂口出现在水线以下,海水顿时汹涌而入,灌入船舱之中。

    哦,上帝,齐国战舰竟然安装了撞角!

    “埃阿斯”号在被撞开巨大的裂开后,船身倾斜,并开始快速下沉,船上的官兵们惊呼声不断,纷纷抱着木桶朝海里跳去。

    为战舰安装撞角,最早大约是埃及人在公元前1200年发明,被古代腓尼基、希腊和罗马大量采用,在桨帆船时代也曾盛行一时。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特别是火炮的出现,进入风帆战列时代以后,撞角装置就被各国海军所淘汰了。

    然而,万万没想到,自诩走在时代前列的齐国海军却将这种被淘汰了的落后装备又重新捡了起来,在舰首安装坚硬的撞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