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风貌

    第一百九十八章 风貌 (第2/3页)

及驿道一样。

    繁华的南都城也不尽然都是林立的高楼和亮丽的街景,马路的两侧仍旧不时闪现出许多破败的街区和老旧的房屋。

    是的,在南都这样的齐国大城市中,老旧房子还有很多,大多盖于几十年前。现在里面依旧都住满了人,一栋普通的老宅住五六个人是正常的,住八到十个人也不必感到惊讶,而且其中很多人都是租住的。

    随着齐国人口的增多,以及城市工作机会的增加,城镇人口的数量几乎每天都在增加。这些新增的人口可并不是都有钱的主,大部分都是外来移民,或者向往城市生活的乡村人口。

    搁着现在,城市的房价已然很高,动辄数百乃至上千块,可不是初到城市的打工人所能承受的。因此,他们基本上只能选择租住房子,然后找一份工作谋生,省吃俭用数年或十数年,最终实现买上一套(栋)属于自己的屋宅愿望,正式成为一个体面的城里人。

    这些老旧房屋的布局基本都是面对面的,在修建之初就考虑了空间利用,一般包含三个房间、一个杂物间和一个厨房,里面住的也基本是商铺店员、餐厅服务员、码头工人、工厂初级工及其他收入较低的职业者。

    还有一些老旧破败的街区已被政府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地产商”修建的漂亮大气的公寓楼。这些公寓楼用料扎实,设计现代化,自来水、下水道,甚至是煤气管道等各类设施都较为完善。

    公寓楼的住户也大多工厂的高级技工、各类企业、商社的中层管理人员、小商人、学者等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与那些破败的街区形成鲜明对比。

    地方政府也不是没想过要将所有老破街区进行一番大力拆建,以免它们太过影响城市形象,同时也改善那些住得“过分拥挤”的居民的生活条件。

    但在盘算了一下地方财政和开支后,也只能捏着鼻子任由这些“有碍观瞻”的街区继续存在。

    别看南都这种大城市,每年各项财政收入大几百万元,但政府铺的摊子也很大,城市下水管网的改造升级、道路桥梁的修建、公共市政的支出、医疗卫生的增加、教育资金的持续投入……,很多地方都急需用钱,改善居民的住宅好像并不是优先考虑的项目。

    至于想靠着皇室公房基金的投入,修建一些城市公租房,那也不过是杯水车薪。全国那么多城市,那么多居住条件差的民众,公租房哪里能建得过来?

    皇家也没多少余粮啊!

    不过,这些老旧屋宅虽然建于很多年前,型制也比较粗陋,但好在用料扎实不容易损坏,不至形成危房。居住区尽管逼仄杂乱,还是有基本的自来水、煤气灯、下水管道等设施,产生的垃圾也有土著劳务工定期来清理,倒也勉强凑活能住。

    有鉴于老旧街区的问题,包括南都在内的齐国大中城市在发展和规划新区时,地方政府也吸取了教训,对居民住宅区的建设和布局下了很大功夫。他们在办公区、商业区,以及工业区周边建设了大量2-5层的住宅楼,可以出租,也可以出售,以供政府普通吏员、商社基层职员,以及商业服务人员居住。

    这些房屋都有基本的生活设施,明亮的窗户、独立的厨房和厕所、简单的装饰,总体而言非常不错,受到广大城市居民的热捧。

    而对于那些收入不错的中产小康之家,则提供更高档一点的住宅出租或者出售,这些住宅通常有三到四个独立卧室,非常适合家庭生活。

    至于那些政府中高层官员、商社(工厂)高级管理人员(高级工匠)、商人之类的所谓上层阶层,住宅需求就显得有些奢华了点。

    有的会从政府那里购置一大片土地,然后请知名的建筑设计师精心规划设计,再让有资质的建筑商社入场施工,修建一座符合自己心愿的华宅大院。

    也有的则会从“地产商”那里直接购置一栋按标准化流程修建的豪华别墅,墙体由考究的青砖建成,有地下室、有回廊、有阁间、有马厩,也有一个种满绿植花卉的私人小花园,看起来就让人温馨而舒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