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捡便宜的普鲁士人

    第四十四章 捡便宜的普鲁士人 (第2/3页)

谈判,许以重利,换取普鲁士在这场战争中保持中立。

    格尔德·穆勒闻言,脸上露出会心的笑容。

    “陛下……”那名侍从官欲言又止。

    可如今倒好,瑞典王国在接受了齐国大量财政和物资援助后,便立时撸起袖子就跟俄罗斯人干了起来,法国人瞧了要是心里不吃味,那是不可能的。

    想到瑞典军队曾经荼蘼过整个波兰,给这个昔日东欧霸主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以至于国势至今无法恢复。原先扯皮不断、从未达成任何决议的波兰议会罕见的保持了一致性,同意国王组建一支规模达六万人的军队,向瑞军发起进攻,援救处于颓势的俄罗斯。

    可惜,瑞典王国军队却没有抓住这一有利机会,集结主力,直捣莫斯科,给予俄罗斯沉重一击,反而在攻占洛瓦季河畔重要城市大卢基后,分兵数路,在俄境内大肆掳掠,索掠财物,白白浪费了数月时间。

    同时,俄罗斯也准备选择断尾求生,以全部放弃高加索既占领土的代价,竭力要与齐国-波斯联军媾和,从而避免了两线作战的窘境。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则是,丹麦-挪威王国的传统盟友英格兰正陷入与齐国的苦战当中,别说获得相应的财政援助,就连派一艘战舰过来帮着站台都是不可能的事。

    “陛下,参加齐国皇帝登基大典的使团回来了。”

    奥地利人倒是对俄罗斯表示了强烈的支持,但也仅为口头上。因为,它自个正在跟奥斯曼人互掐,暂时还腾不出空。

    至于法国,则对俄罗斯人提出的外交干涉,选择了观望的态度。当年,大北方战争进行到尾声时,法国的态度总体上是比较倾向于瑞典王国的,为了阻止瑞典在波罗的海南岸势力的彻底崩溃,积极介入调停,并最终使战败的瑞典保有维斯马和瑞属西波美拉尼亚。

    要不是,在闻知俄军在东线又发起攻势,瑞军不得不掉头北上,说不定会地趁势掩杀,追击至波兰境内,活捉奥古斯特二世。

    此举,让刚刚扭转战场被动局势的瑞典王国紧张不已,担心普鲁士会如同上次大北方战争时期那样加入反瑞联盟,遂将本已调往北线攻击俄军的瑞军主力停了下来,暂时入驻叶尔加瓦。

    是役,联军被彻底击溃,毙伤俘达一万二千余,奥古斯特二世仅在数千近卫军的保护下,仓惶逃回波兰境内。

    除此之外,俄罗斯还派出数路使者,前往波兰、普鲁士、丹麦、法国以及奥地利,以寻求外部援助。

    尽管,起初瑞典王国在围攻圣彼得堡两年而不克,并在攻城战当中,损失了不少兵员和装备,对瑞军的士气造成不下的打击,但瑞军在南线战场,却势如破竹,不到三个月时间,便全取库尔兰、爱沙尼亚,并在随后攻入俄罗斯纵深腹地。

    这个时候,俄瑞战争已经进行到第四個年头了,双方在圣彼得堡和库尔兰展开了数场大战,超过二十万的军队在千里战线上忘我的厮杀。

    连招呼都不跟我打一个,就朝俄罗斯境内杀了过去,视我为无物!

    故而,法国人虽然没有应俄罗斯所请,给予必要的援助,但法国政府却向瑞典发出了一份外交照会,呼吁瑞典停止战争,恢复波罗的海地区的安全。

    六月中旬,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率领精锐部队六千余,在库尔兰港口城市利耶帕亚登陆,然后挥兵疾进,置联军所攻占的叶尔加瓦而不顾,仅用五天时间便悄然杀至顿兵于里加城下的联军背后。

    然而,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尽管瑞军在数度击败波兰-萨克森联军,甚至还攻入波兰首都波兹南,但却始终无法迫使对方投降,展现出难得的韧性。

    倘若,任由瑞军一路进击,怕是会被对方打到莫斯科城下。届时,我们俄罗斯人还能往哪里退?

    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在权衡利弊后,决定再次转移打击目标,引军离开波兰境内,重新杀回俄罗斯。

    “陛下,瑞典人将计划在一周后撤离吕根岛。”普鲁士王国陆军大臣格尔德·穆勒来到总督府三楼的露台,站在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的身后,轻声汇报道。

    到了1729年9月,得到喘息之机的俄罗斯陆续收拢各地败军,并从后方征召了五万余军队,使得俄军总兵力增加至十万,在北线战场上形成对瑞军的巨大兵力优势。

    更让俄罗斯人雪上加霜的是,战争的第二年(1727年),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一世在内外交困中病逝,但未留下遗嘱,引发了一场宫廷政变,使得俄罗斯高层和军队统帅部产生一定程度上的混乱,更加剧了俄军在战场上的溃败。

    可能是感受到瑞典咄咄逼人的军事威胁,波兰国王兼萨克森选帝侯奥古斯特二世率先响应了俄罗斯的求援。

    说实话,单挑的话,俄罗斯还真打不过瑞典。

    率先打破战场平静的一方是波兰-萨克森联军,1730年5月上旬,在“强力王”奥古斯特二世的率领下,四万联军跨过波兰边界线,攻入库尔兰境内,朝叶尔加瓦城(库尔兰大公国都城)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