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仁义榆山贼

    第37章 仁义榆山贼 (第2/3页)

士才会去做的事情,他这个山贼却无此觉悟。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妻妾成群,兼济天下这种事情,谁愿意做就由谁去做,反正他不做。

    之所以下令不许欺压良善,完全是因为他感觉太low了,一群穷鬼,根本就榨不出油来。

    若是农人富庶,你看他会不会把税收到七十年以后?

    但在山寨众人眼中,却不这么认为。

    人人皆以为,大寨主是一位爱民如子的英雄豪杰,就是有点傲娇。

    观榆山寨这数月行事做派,替天行道之名实至名归。

    名正则言顺。

    本地农夫虽然依旧对山贼们略有疏远,但已经不再避如蛇蝎,便是在乡间路上当头撞到,农夫也少不得要夸几句好汉,笑着让开道路,不会再人人喊打,想要拿了送到衙门换赏钱。

    一众山贼们何曾受过这种待遇啊?

    初时只感到有些受宠若惊,慢慢便都习惯了。

    他们也不傻,当然知道这种变故是因何发生,也正因此,便更加不好意思去伤害穷人。

    于是某种良性循环就产生了。

    山贼没有伤害穷人,穷人对山贼客气,山贼愈发愿意和农人和平相处,穷人愈发支持山贼。

    在这种良性循环之下,李鬼当初订立的规矩,执行起来就更容易了。

    现在山贼行走于乡间,都是昂首挺胸,颇有以榆山为傲的意思。

    山寨之中凝聚力日强,来投之人也愈发的多了。

    这些人大半都是周边各县因种种原因被迫成为流民之人,走投无路,只能在山林之间厮混,成为山贼,或者在林间开垦一块土地耕种,做个野人。

    现在周边的山贼都被李鬼给剿了,他们无处可去,又听闻榆山贼的仁义,所以专门来投。

    李鬼把那些愿意从贼的精壮汉子留下,其他依旧想要种田的老实人赶走。

    山林之中土地贫瘠,种出来的粮食只够他们自己的口粮,根本对山寨毫无帮助,还得平白为他们衣食住行安全等问题操心。

    入了山寨做贼的才是他的手下,不入山寨的顺民都是外人,统统滚蛋。

    谁爱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