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青黛 第6节

    千山青黛 第6节 (第3/3页)

“你这回想好了,确定明日动身,不会又改?”

    承平苦笑:“我再不走,恐怕惹她厌烦,反倒不美。”

    裴萧元点头:“明日我送你。”

    他自然不会拿这事取笑承平,承平也是个爽快人,和那女子本就只是偶遇,惊鸿一瞥,何来那么多的不舍,自嘲几句,事情也就过去了。

    一夜无话,第二天承平早早起身,在裴萧元的陪同下,再次去向裴冀辞别。

    他当走不走,这几天总是往絮雨的住处跑,裴冀自然也是有所耳闻,只这是小辈们的事,没闹出什么大的动静,他也就充聋作哑当不知道,话别后,起身要送,承平怎敢接受,作揖力辞,裴冀最后停在书房外,嘱咐侄儿送行。

    裴萧元伴着承平往外去,刚出来,迎头撞见烛儿行来:“裴郎君!你看到小娘子了吗,她可来了郡守这里?”

    裴萧元停步:“怎么了?她不在屋里吗?”

    烛儿摇头,说自己象前几天那样照她吩咐不去打扰,将饭食送到外间放下,她自己会取。但今早不知为何,送过去的饭食迟迟没有动过,烛儿就去叩门,始终不闻应答,推开,发现屋内没有人了。

    “方才我找贺阿姆,也说没看到她,我以为她来了郡守这里!”

    裴萧元和承平对望一眼,二人不约而同转头便往那屋疾步行去,赶到住处外,贺氏正从里面匆匆出来,手中拿着一道书信似的函件,撞见了裴萧元,举起来喊道:“郎君你来得正好!方才烛儿找我问小娘子,我过来,在她房里看到了这个!”

    裴萧元一把接过,扫了一眼,函封上那一手秀美又不失逸骨的漂亮小楷映入眼帘,上书“尊长裴公台启”的字样。

    他的心里忽然掠过一丝不安之感,也顾不得信是留给谁的,当场便开了封。果然,封中是她留的一道简札。

    “裴公钧鉴,蒙慈顾劝留,女感激涕零。本当谨领好意欣然从命,奈何另有不便告知之缘由,不得已拂违大人美意,亦未面辞拜谢。万望再恕我失礼之罪。”

    “大人见信之时,我已就道,去我来之归处。我幼时随阿公行游,逆旅如家,道途足知防身自保,大人不必记挂,更毋须寻我,切切!临行再谢大人厚恩,叩拜再三。”

    “又及:绘就大人立相一轴。拙笔不足以表大人尊颜之万一,斗胆敬上,略表寸心。”

    “她说什么了?”贺氏在旁焦急地问。裴萧元来不及应她,手中还捏着信,迈步便奔入屋中,直闯那间卧房,一把推开了门。

    屋内的器具和被服收拾得整整齐齐,只是空荡荡的,不见了人。

    他的视线落在案上,看见一副卷轴,几步到了近前,沿着案面铺展开来,眼前出现了一幅人像。画绘于绢面之上,纵约五尺,阔三尺有余,正像,无款识,以墨勾线,设色晕染。画中人头戴三梁进贤冠,衣紫,双手执角牙笏,微举于前胸。笔法遵循正像所需的精细,又不只是拘于制式形描,线条游刃有余,人物脸容清癯而显儒雅,颧骨微高,下颌留须,目光睿深,端凝前方,神态庄重蔼然,又透发出一种发自内在的威严,神形兼备,栩栩如生。

    画中之人,正是裴冀。

    “到底怎么一回事?”

    这时裴冀也闻讯赶到了,快步上前,看见了铺在案上的这幅自己的画像,望向侄儿。

    裴萧元将手中的信札递上。裴冀扫了一眼,目露焦急之色:“快!叫青头来——”

    裴萧元在他吩咐前便已往大门方向去了。裴冀也等不及,转身自己跟上。一行人匆忙赶到门房处,青头却还浑然不觉,被问叶小娘子是几时走的,怎么不去通报家主,一片茫然,当听到她已离去,这才慌张起来,说自己五更醒的,出来确实看到门闩未上,当时以为是他昨夜忘记上了闩,挠了下头,也就过去了,没有想到竟是小娘子开门走了。

    青头哭丧着脸趴跪在地,懊悔不已。

    烛儿也奔了上来,红着眼圈道:“那日从郡守那里回来后,她便闭门不出,吩咐我非传叫不要打扰。我不敢进去,只看她仿佛日以继夜做事,却不知是何事。有时我半夜起夜,还望见她屋内烛火通明。原先我很是不解,今日才知,原来小娘子是在连夜为郡守作画像!想必画像作完,她就走了!”

    贺氏焦急万分:“你和小娘子一道住的!你就一点也不知道好好的她为何要走?”

    烛儿仿佛忽然想到了什么,张了张嘴,正要说,看见裴萧元和一同赶来站他身后的承平,又闭了口。

    她这貌态变化虽然细微,却没逃过裴萧元的眼:“你莫非知道些什么?”

    烛儿目光躲闪,摇头不语。

    “你知道?还不快说!”贺氏催促。

    烛儿脑袋垂得更低,跟只鹌鹑似的一动不动。

    裴萧元道:“你若是知道,大胆说,无论何事,都不会怪你。”

    烛儿咬了咬唇。

    贺氏急得在旁顿足:“你这丫头,都什么时候了!还不快说!”

    烛儿吃吓,结结巴巴地开口:“我也是猜的……那日……那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