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Chapter11

    11 Chapter11 (第3/3页)

敌。”

    班纳特先生不知道详情,他与曾经的同伴因理念不合不再往来,只从昔日同学的口中听到只言片语。

    一段略带奇幻色彩的伤感故事似乎到此为止。

    此时,不怎么讲话的家教艾莎忽而开口。

    “班纳特先生,您说的那家咖啡店,我的祖父去过。它真实存在过,人们叫它面具咖啡馆。

    店长不是机器人,虽然大家不知他的名字,但知道是一位来自哈布斯堡王朝的贵族后裔,姓冯·菲利伯特。如果今天他还活着,大约八十几岁。”

    “店主喜欢制作机械与面具,每天都会换不同的面具佩戴。不过,不用怀疑,他是一个正常人类。祖父与其他常客都见过他的真脸。1798年,那一块大面积拆除旧房。房主要卖掉铺面,冯·菲利伯特先生只能闭店离开了。”

    班纳特先生:“竟是这样!”

    艾莎的话将这段经历的奇幻面纱揭下,让它一下子就变得现实起来。

    班纳特先生没想到压在心底多年的疑惑竟能被解开。

    好奇追问,“面具咖啡店的旧址具体在哪?所在小巷附近真的有一条爱德华街吗?旧店拆了之后,店主搬去了哪里?”

    艾莎:“原址靠近伦敦西区的剧院聚集区。附近曾经有过一条爱德华街,改建之后,街巷店铺都变了。

    我的祖父也说过与您相似的话。店主的机械水平有多高超,烹饪水平就有多平庸。他开咖啡店不是为了赚钱,据说是想找一位合眼缘的徒弟做接班人。”

    艾莎不清楚店主有没有找到继承者,“旧店关门之前,店主说会离开伦敦,下一站仍不确定在哪里。后来,祖父没再见过他。咖啡店被拆,原址上造了商铺,售卖衣服鞋包。今年那一块又重新施工,听说要造一座新剧院。”

    “原来如此。”

    班纳特先生计划等新剧院建成营业后去那里转一圈,也算是给他的少年奇遇画上一个句号。

    听到这里,班纳特太太能长长地舒一口气了。

    “这样非常好。我可不希望伦敦存在一家莫名其妙消失的店铺。万一哪天误入,就像闯入魔王的巢穴。好怕没办法全须全尾地出来,那可就太惨了。”

    布兰度垂下目光,看向手边的红酒。

    烛光照在玻璃杯上,将红色液体镀上一层碎金色。酒可以红得明媚,也可以红得妖异。

    奇幻的机械咖啡厅能算得上魔窟吗?

    偌大的伦敦,在华灯璀璨之下,必有见不得光的黑暗角落,那里才会让好人无法活着出来。

    这些话就没必要说出来破坏气氛。

    难得今晚的气氛不错。

    班纳特先生改变了往日故意躲懒不说话的作风,自爆少年往事拉近了与女儿们的关系。

    趁着这股畅所欲言的势头,在晚饭后从餐厅移步到起居室,一群人进行餐后休闲活动。

    在没有互联网与电子设备的时代,多数人不会每天出门参加舞会或剧院观看演出。

    在家呆的时间更多,家庭夜间娱乐基本就围绕着几件事,打牌、演奏、聊天、读书、编织等。

    一家人聚在一起做这些事,可以各玩各的。

    比如有人在演奏,有人在朗诵,旁的人不必全神贯注聆听。

    大家默认可以把那些声音当做背景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之所以凑在一间房内,图的就是氛围感。

    布兰度进行了一下类比。

    这就像后世,一边开着平板播剧,一边用手机打游戏。19世纪初期,背景音无法用机器播送,需要一个个活人参与其中,反而更添一份温情。

    不过,并非每次家庭娱乐都是三三两两各玩各的,也会围绕一个中心一起参与其中。

    ——最典型的就是围炉夜读。

    英格兰从十八世纪就有了这个传统。

    贵族、乡绅、劳工的地位财富不同,但都有着相似家庭夜间活动习惯——读书。

    晚饭后,挑选合适的书籍报刊,大声朗读出来。

    如果有充沛的时间精力,还会就所读文章发表各自感想。

    在此过程中,长辈帮助小辈纠正发音,引导孩子们社会现象进行思考与判断,是一个寓教于乐的过程。

    假如在场的是一群友人,从选择读哪一篇文章开始到交换看法,可能加深或淡化交情,可谓非常有效的社交手段。

    今夜,班纳特家的晚餐后家庭活动是以上哪一种?

    哪一种都不是。

    布兰度与班纳特夫妇在旅途中商量好了,要对“学习困难户”莉迪亚与凯瑟琳进行突击摸底考察。

    布兰度:旅途劳累,回家第一夜不辞辛劳地向两位妹妹送上这份关怀之礼,真是令人感动。

    布兰度回头看向两个“准考生”,露出一个温和的微笑。

    凯瑟琳与莉迪亚没察觉“危机”逼近。

    两人达成一致看法——上帝啊!哥哥笑得真温柔!多笑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