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力挽狂澜

    第4章 力挽狂澜 (第2/3页)

说话都不自觉的带着哄孩子的语气,检查时的动作也特别轻柔。

    此时面对朱雄英也是如此。

    看着认真为自己医治的少年,朱雄英只觉得心中充满了安全感。

    人在生病的时候,心灵也会变得脆弱。

    朱雄英幼年丧母,朱标忙于政务对他少了几分关心,平日里反而是马秀英对他关心更多一点。

    但有些感情,是别人无法代替的,比如父爱和母爱。

    可以说,在感情上他是有很大缺失的。

    面对救了他的命,又特别温和的少年,他心中不禁生出了一个念头,他要是我哥哥该多好。

    他一定会保护我,照顾我,就像现在这般。

    一种信任感和亲近感油然而生。

    朱雄英从昏迷中苏醒,高烧也得到控制,已经脱离了危险。

    剩下的伤寒症,正常服药就可以了。

    陈景恪之所以还要如此郑重的做检查,是想排查一下他是否还有别的隐藏疾病。

    毕竟只是伤寒症,不至于难倒这么多国手。

    明清两朝可以说是中医最辉煌的时候,各种思想理论被梳理总结,各种新药物得到应用。

    可以说,此时的中医就是人类最优秀的医学体系,直到现代医学的出现。

    伤寒这一块,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已经攻克了大部分,又经历代医家圣手陆续增补。

    到现在,几乎所有症状的伤寒,都有现成的成方可供使用。

    之所以用‘几乎’,是因为病毒也在进化,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出现新毒株了。

    但朱雄英感染的并不是新病毒,却难倒了这么多国手,很不正常。

    要么他还患有别的隐疾,要么有人做了手脚。

    一番检查之后,陈景恪的心变得沉重了许多,不是隐疾。

    这是他最不愿意见到的情况。

    但作为一個平民百姓,对此他毫无办法。

    只能假装什么都不知道,按照诊断结果开了一副药。

    然后声称有几味药拿不准,找几位御医探讨。

    御医们发现,他所谓拿不准的那几味药,其实只是无关紧要的辅药,用哪一种都无所谓。

    他们也不傻,马上就猜到陈景恪在分润功劳给大家。

    之前他们治不好太孙,在朱元璋面前大大的失了分。

    现在太孙的病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