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李善长的怨愤

    第16章 李善长的怨愤 (第2/3页)

    朱元璋大为高兴,还是老战友靠谱啊。

    有人带头,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附议,其中尤以常遇春和蓝玉一系,最是积极。

    作为太孙的亲戚,之前他们不敢吭气,生怕给人留下外戚干政的印象。

    这会儿李善长带头支持,还有那么多文武站出来,他们就再无顾虑。

    这么多人都支持了,剩下的人自然不敢不支持。

    于是立太孙之事就此定下。

    朱元璋那叫一個开心,大笑道:“哈哈,既然诸卿皆无异议,那此事就此定下。”

    “太史令,选一个黄道吉日,将咱册封太孙之事昭告天下。”

    太史令大声唱道:“臣遵旨。”

    这时,李善长又说道:“按照《皇明祖训》,太孙当为允字辈,是否在册封之前先为其更名?”

    他并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觉得先改名再册立,能免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假如先册立后改名,那册立诏书上写的就是原来的名字,说不定就会被有心人利用。

    朱元璋却心生不悦,咱刚才都已经说了,君和臣不同,你是真听不懂还是假装听不懂?

    朱雄英这个名字,是他和马秀英商量许久才确定的,意义完全不一样。

    加上他喊了这么久,天然觉得这个名字是最好的,自然是不愿意改。

    但李善长拿《皇明祖训》来说事,让他一时间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朱雄英虽然是储君,可也是朱家子孙,有些规矩还是要遵守的。

    队列里,一个叫杜佑的官员却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朱元璋废除宰相之后,设立四辅官协助他处理政务。春官、夏官、秋官、冬官,按照季节顺序轮流值班。

    其实四辅官就是皇帝的秘书。

    秘书是最了解领导心思的,杜佑就看出了朱元璋的想法。

    眼珠子一转想到一个计策,于是就出列道:

    “李太师此言我不敢苟同,太孙乃储君,君臣岂能相同?”

    “况且更名乃大事,太孙更是承天命而生,姓名已然上呈昊天和宗庙,岂能轻易改动。”

    “臣说句大不敬之言,若苍天因此降下灾祸,谁能担责?”

    “你……”李善长位于诸公之首,何时被人这样怼过,当即就怒气冲冲的道:

    “陛下,臣参杜佑妖言惑众,请陛下明查。”

    此言一出,朝堂又安静了那么一瞬间,众人都诧异的看向李善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