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朱元璋的弊政

    第31章 朱元璋的弊政 (第3/3页)

的很多政策,都很任性很想当然。

    比如分封制,他明知道有问题,依然封了藩王。

    比如这个赋税制度,先统计田亩,然后规定以后每年上缴的赋税,不得少于往年。

    原本他想的是,土地面积只会增多不会减少,赋税也只会越来越多,不可能减少。

    就算土地被兼并了,那也要交税。

    变少了就是有人少交,直接找当地官员的麻烦就可以了。

    此规定一出,就能有效杜绝偷税漏税问题。

    然而,他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转嫁赋税这回事儿。

    事实上,官僚士绅从来都不用交税。

    这个权力不是国家赋予的,是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非法取得的。

    这里说一嘴,徭役和赋税是不一样的。

    在明朝,有功名的读书人不用服徭役,但赋税是照样要缴纳的。

    朱元璋的这个赋税政策,将老百姓坑的非常惨。

    现在陈景恪揭开了这个残酷的真相,他岂能不怒。

    不过他的怒火并不是冲着陈景恪发的,而是源自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自然是贪官污吏和士绅阶层的行为,另一方面是他政策上的漏洞竟然害了百姓。

    此事如果不解决,后果他已经可以预料到了。

    无产无田的百姓,要替家财万贯的大户缴纳赋税。

    活不下去只能造反。

    而朝廷呢,收不上来税,发不出军饷……最终亡国。

    这让他如何能不怒。

    陈景恪小心翼翼的为朱元璋做伤口清理,发现他两只手都生着厚厚的茧子,犹如老农一般。

    这茧子不是握兵器磨出来的,更像是劳作而成。

    他不禁想起一件事情,朱元璋在宫里开垦了土地,得闲就去地里劳作。

    从这一手茧子就能看出,他这个劳作不是做样子,而是真正下了苦力的。

    将伤口包扎好,他静静的站在一旁,不再说什么。

    响鼓不用重锤,后面的他不说朱元璋也能猜的到。

    说多了反而容易引火烧身。

    过了好一会儿,朱元璋才开口说道:“你既看出了这个恶果,可有办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