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皇商要不得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128章 皇商要不得 (第1/3页)

    皇太子到来,山东官员自然不敢怠慢,就要启程前去见驾。

    朱标早就料到这一点,提前一步知会各地方衙门。

    没有召见就不要来了,管好地方,配合金钞局工作就好。

    即便如此,他刚到的时候,山东布政使也带领上百位官吏、士绅前来参拜。

    朱标看着这位布政使,心里暗叹不已。

    倒不是针对这位布政使,而是因为别的事情。

    按照规定,布政司的最高领导应该有三个。

    分别是主管行政的左右布政使,以及主管司法的按察使。

    但因为胡惟庸案和赵瑁案,职务出现大量空缺,导致山东布政司就只剩下一个布政使。

    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布政使权力过大,不利于政局稳定。

    可这种重要位置,一时间还真不好填补。

    低级官吏可以通过选拔民间人才来担任,高级官吏必须要经过系统培养才行。

    主要是缺口实在太大,人不够用了。

    这也是他不愿意大开杀戒的原因。

    但现在说这个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只能加强监管,尽快将空缺补上。

    很快朱标就安顿好,开始了工作。

    他当然不会说自己的真正目的,表面上就是来推行宝钞新政的。

    根本就没有人会怀疑。

    暗地里则派人去打探,民间关于黄河的舆论。

    百姓的反应嘛,其实没多大反应。

    黄河夺淮入海已经过去二百二十余年,期间连年战乱,百姓流动也很大。

    到了当前,百姓关于黄河的印象,就只有那一条故道了。

    也就住在黄河故道附近的人,还在流传一些不知道真假的传说。

    有黄河会如何,他们不知道。

    可能会好一点吧,但谁知道呢。

    再说了,这么大的事情哪轮得到小民百姓操心。

    上面的人说要改道,难道我们还能反对不成?

    与其关心这个,还不如关心一下一顿吃什么。

    看到这些,朱标却松了口气。

    他深知,在没有见到确切好处之前,想让百姓同意很难。

    只要他们不反对,事情就已经成了九成。

    现在就看士绅阶层的反应了,他们才是关键点。

    他们读过书,有一定的见识。

    关键是,下能裹挟百姓,上能勾连百官。

    不把他们摆平,什么事儿都不好办。

    士绅的反应就两极分化了,住在黄河故道附近的坚决反对。

    因为他们家的地就在这里,黄河回归故道要冲毁他们家的田。

    且万一失控了怎么办?到时候就是生灵涂炭。

    离黄河故道比较远的,则是敲锣打鼓的欢迎黄河回归。

    有了黄河水灌溉,他们家的旱田,立马就变成上好的水浇地。

    且黄河水运的便利,他们也能享受到。

    至于黄河失控?我家离的远,问题不大。

    实在没有不同意的道理。

    但总体来说,还是支持回归故道的更多。

    原因很简单,住在黄河故道的毕竟是少数。

    看到这里,朱标就更放心了。

    大多数人支持,少数人的意见就可以被忽略。

    而且这些人之所以反对,不过是想要好处罢了。

    只要朝廷在别处给他们划一块地,他们比谁都积极。

    少数强硬分子也有办法,赵瑁案和假钞案,可以量身为他们打造一整套罪证。

    作为仁慈的皇太子,允许他们二选一。

    但还有一个群体不能忽略,那就是读书人。

    而且正如朱标所预料的那样,这个群体意见最复杂。

    有认为要让黄河回归故道的,重现昔日荣光。

    有反对的,太危险了,没人能承担得起这个责任。

    还有人墙头草,认为双方说的都有道理。

    不过好消息是,反对的人也大多是担心风险太大,而不是反对回归。

    这让朱标彻底放下心来。

    到了这一步,事情差不多已经明朗。

    但朱标依然没有表态,或者说在朝廷正式下令之前,作为皇太子他是不会表态的。

    但不表态,并不意味着不能稍稍透漏一点倾向。

    之后他就动身前往河南,路上他感叹了一句:

    “若是黄河还在就好了,乘船一日就能从山东到达河南,免了路途奔波。”

    永远不要低估,下级官吏揣测上级心思的能力。

    这句话传出去之后,原本态度暧昧的山东官吏,纷纷表示支持黄河回归故道。

    有了官方的表态,舆论渐渐的向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