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老朱:咱又整出弊政了?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144章 老朱:咱又整出弊政了? (第1/3页)

    听到福清公主的提问,众人都笑了。

    朱元璋解释道:“傻姑娘,谁说这些计划要短时间完成了,十年之内能完成就不错喽。”

    福清公主这才反应过来,俏脸更红了,害羞的转过身去不敢看大家。

    众人笑的就更开心了。

    过了一会儿,陈景恪开口说道:“陛下,其实我有一法,可在五年内完成这些计划,还不会引起民怨。”

    朱元璋惊喜的道:“哦,快说是何法。”

    朱标和朱雄英也高兴不已。

    福清公主也顾不上害羞了,转过身惊讶的看向他。

    陈景恪说出了两个字:“军户。”

    朱标马上就明白了他的意思,连连摇头道:

    “不成不成,军户供养军队已经非常辛苦,岂能再增加他们的劳役。”

    征发军户做徭役,确实不会引起民怨,可会导致军队哗变,后果更严重。

    朱元璋却比自己儿子想的更深,试探的道:

    “莫非咱的军户制也是弊政?”

    朱标这才反应过来,陈景恪这么聪明,岂会不知道征发军户做徭役的恶果。

    可他还是这么说了,只能说明他对军户制有意见。

    想到这里他不禁有些懊恼,自己反应还是有些慢了啊。

    朱雄英耳朵马上就竖起来了,来了来了,熟悉的开场白又来了。

    陈老师小课堂即将开课了。

    福清公主则再次惊讶,什么情况?

    陈景恪只是说出‘军户’俩字,自家爹爹竟然就开始自我检讨了?

    而且这个‘也’字是什么意思?

    怎么听上去,这种情况不是第一次了?

    这个陈景恪到底都做了些什么啊,竟然让性格刚愎的爹爹变成这般模样?

    看着有些不自信的朱元璋,陈景恪差点笑出声,面上装作一本正经的道:

    “对初建的大明来说,利大于弊。但用不了几年,就只剩下弊了。”

    朱雄英心里无比雀跃,景恪就是猛啊,一点面子都不给皇爷爷留。

    福清公主则不由的担心起来,如此直言不讳,一点颜面都不留,爹爹恐怕要暴怒了。

    然而下一刻,朱元璋的表现就让他惊掉了下巴。

    只见老朱长长的舒缓了一口气,高兴的道:

    “还好,还好……咱这军户制还算有可取之处的,对吧。”

    朱标简直没眼看了,这还是自家那个自信到刚愎的老爷子吗。

    您老人家以前可是认为,军户制是留给子孙兜底的制度啊。

    现在只是‘还算有可取之处’,就这么高兴了?

    玩笑归玩笑,陈景恪却知道不能过。

    老朱想卖萌,大家就陪着他稍微闹一闹,谁要真觉得他萌,那离死也就不远了。

    简单的玩笑过后,就开始讲正事:“臣以为,经过元末之乱,天下百姓流离失所,大片土地荒芜无人耕种。”

    “设立军户,让他们开垦荒田,既能果腹又可支撑军需。”

    “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实乃前所未有之创举。”

    朱元璋笑的嘴巴都合不拢了:“哎,你别光拍咱的马屁,说缺点,说缺点。”

    朱标已经无视自家老爷子了。

    朱雄英却看的津津有味,皇爷爷的表情,比景恪讲课还有趣。

    福清公主小嘴微张,她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爹爹。

    陈景恪一本正经的道:“咳,那臣就妄谈几句。”

    “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变的。”

    “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

    “尤其是人心,变化的更快。”

    “任何试图约束人心不变的行为,最终都会徒劳而功。”

    福清公主很是疑惑,什么变不变的,不是要讲军户制吗?

    怎么讲到人心变化去了?

    朱元璋、朱标、朱雄英三人,则非常淡定。

    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开场方式。

    看似与内容无关,实际上是在阐述一种思想,一种大道理。

    陈景恪接下来的切入点,也必然和这种思想有关。

    而以朱元璋和朱标的智慧,已经猜到他接下来要讲什么。

    军户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一日为军户,世世代代为军户。

    除非皇帝特赦,否则永不能脱籍。

    陈景恪的切入点,肯定和这有关。

    “人在变,由人组成的世界也在改变。”

    “为了适应这种改变,国家的制度也要随之变化。”

    “今日的善政,在明日就很可能会变成弊政。”

    “纵观历史,莫不如是。”

    “就以北宋为例,立国之初靠着恩荫拉拢士大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