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军功爵制

    第145章 军功爵制 (第2/3页)

力低一点,不至于全部崩坏。”

    “关键是,军功爵制崩了之后,直接废除就好了,不会变成毒瘤持续祸害国家。”

    陈景恪不禁在心里为朱雄英竖起了大拇指。

    其实他想的是使用初唐的府募结合,以府兵为主,需要发动大型战役的时候再招募募兵。

    李世民征高句丽就是这么做的。

    薛仁贵也是在这个时候,以募兵的方式加入唐军序列,开启了传奇一生。

    府兵制为何强大?

    除了军功爵制的激励之外,还在于这是一场你情我愿的公平交易。

    朝廷明码标价,用四百到五百亩地,买下你这个人的命。

    入伍那天开始,土地划到你的名下。

    不用担心死了就没饷银可拿,也不用担心抚恤金被吞没。

    因为根本就没有军饷,死了也没有抚恤金,甚至粮草装备都需要自备。

    一切都都含在了那四五百亩地里。

    当然,如果真战死了,朝廷还是会象征性的给一点的。

    府兵没有后顾之忧,作战自然就勇猛,往往能以一敌十。

    不过历史已经证明,这套制度早晚都会崩溃。

    土地兼并导致府兵失去土地,国土扩张之后人员得不到修整等等,都是崩溃的因素。

    而这些东西,历史已经证明没有办法阻止。

    那么在使用府兵制的时候,就必须要做好舍弃的准备。

    而这,必然会造成一定的混乱和麻烦。

    朱雄英的办法确实更加的合适。

    军功爵制加募兵制,足以保证军队的战斗力。

    等朝廷无力兑现军功爵的时候。

    直接废除就行了,只保留募兵制,朝廷也不用再考虑设置新的军制。

    这个过渡更加的顺滑,不会引起什么动荡。

    最多就是军队战斗力下滑。

    朱元璋显然也被说服了,不过并未直接表态,而是问道:

    “景恪你怎么看?”

    陈景恪盛赞道:“太孙此法堪称绝妙,军功爵制只需要维持五十年,就足以让大明扫平八方之敌。”

    “之后就算军功爵制崩坏,军队战力下滑,守成还是能做到的。”

    “若有名将诞生,靠募兵制一样可以百战百胜。”

    这里他并没有说实话,准确说,他并没有将真正的打算告诉朱元璋等人。

    军功爵制就是专为扩张而生的制度。

    一旦大明推行这项制度,就犹如泥头车剪断了刹车线,再也停不下来。

    不是摧毁自己,就是摧毁敌人。

    而有陈景恪在……嘿嘿,全世界都将为之颤抖。

    之前他还在考虑,如何调动军方的积极性。

    没想到竟是朱雄英送上了一记最完美的助攻。

    见他也没有什么意见,老朱终于拍板,道:

    “好,就听咱乖孙的,新军制就是军功爵加募兵制。”

    “好耶。”朱雄英兴奋的跳了起来。

    这还是他第一次参与重大国策中来,还获得了认可,自然高兴。

    朱标也很欣慰,不知不觉儿子竟然已经可以为他分忧了。

    福清公主感觉自己的三观再次被刷新,如此重大的国策,竟然就这样决定了?

    而且还是才十岁的大侄子出的主意。

    怎么感觉有点儿戏啊。

    她又想到了陈景恪,才十五岁就一手制定了,迁都、黄河改道等影响深远的计划。

    一个十岁,一个十五岁,却成了国策制定者。

    应该是亘古未有之事了吧。

    大明果然和历朝历代都不一样啊。

    难怪爹爹要让他当太孙伴读。

    恐怕也只有他们两个,才能有共同话题吧。

    很快,朱标皱眉说道:“军功爵制会提高军人的地位,恐会引起读书人的反对啊。”

    “呵……”朱元璋嗤笑道:“他们能做什么?”

    陈景恪颔首道:“大明才只建国十七年,开国功勋大多都还健在。”

    “读书人那点耍嘴皮子的功夫,在他们手里不堪一击。”

    “况且让文武对立也符合国家的利益,就让他们狠狠的打嘴仗去吧。”

    朱元璋大笑道:“哈哈,景恪此言深得我心。”

    朱标一想也是,就不再说什么。

    之后众人又开始商议,募兵制该如何完善,军功爵如何设立,每一级都有什么待遇等等。

    对此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