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毛骧:好像哪里不对

    第166章 毛骧:好像哪里不对 (第2/3页)

    不过话说回来,前世貌似老朱一开始也不想杀李善长,只是恰好遇到了异常天象。

    事情闹大了,才把他的名字给加了上去。

    现在老朱正在气头上,肯定恨不得将李善长杀了。

    如果让他冷静下来呢?

    到时候他自己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而且,毛骧这个人,也确实不能留了。

    想到这里,他心中已经有了主意,就说道:

    “陛下,我觉得现在最该杀的,是毛骧。”

    朱元璋、马皇后和朱雄英都愣住了。

    朱雄英嘴快的道:“景恪你是不是昏了头了,毛骧可是立了大功,为什么要杀他?”

    朱元璋更直接:“给咱个理由。”

    马皇后似乎想到了什么,恍然大悟道:“对,确实该清算毛骧一党了。”

    “景恪你的脑子果然灵活,竟然这么快就想到了办法。”

    朱雄英一脸迷惑,啥情况?为啥要杀毛骧啊?

    他不是刚立下大功吗?

    这把他杀了,谁还敢给皇家干脏活累活啊。

    朱元璋陷入苦思,却一无所获,就有些恼怒的道:

    “你们别打哑谜了,快给咱说说,为何要杀毛骧?”

    陈景恪巴不得将事情撇开,连忙说道:

    “有些事情我不方便说,还是让娘娘说吧。”

    马皇后知道他的顾虑,也没有强求,直接说道:

    “赵瑁案查了两年,已经查不出什么东西了。”

    “地方上比较恶劣的大户,也已经被清理的差不多……”

    “现在不论是百官还是地方大户,都人心惶惶。”

    “眼下正处在革新的紧要关头,首要的就是稳定人心……”

    “所以,赵瑁案是时候结案了。”

    朱元璋面露沉思,说起来赵瑁案也确实该结案了。

    再查下去得不偿失。

    朱雄英挠了挠头,问道:“赵瑁案结案,和杀毛骧有什么关系啊?”

    陈景恪出声解释道:“查赵瑁案的时候,毛骧及其党羽的手段过于激烈……”

    “……他们为了打击异己,还炮制了很多冤假错案。”

    “天下人视锦衣卫如仇寇,视毛骧为眼中钉肉中刺……”

    “若不将他们处理了,天下人不会同意的。”

    “而且有他在一日,百官的心就一日安定不下来。”

    毕竟双方已经不死不休,文官动不动就集体弹劾毛骧。

    必须要有一方彻底退场,才能结束这场纷争。

    让谁退场?

    自然是毛骧及其党羽。

    “还有一点,毛骧及其党羽借着查案之名,谋取私利。”

    “虽然不知道他们具体贪了多少,但估计千万贯还是有的。”

    朱雄英瞠目结舌:“千万贯?你莫要说笑,大明一年的税入也才一千万贯吧。”

    陈景恪肯定的道:“这两年光是被他们查办的官吏就有两万多人,地方富户就更不知凡几了。”

    “这些可都是有钱人,我说他们贪了一千万贯,还是保守了。”

    朱元璋咬牙切齿的道:“你说的确实保守了,查获的赃物要先经他过一过手。”

    “最好的古玩字画、金银珠宝,全都进了他们的口袋。”

    “留给咱的,都是一些破烂玩意儿。”

    “他以为咱什么都不知道……嘿,咱只是暂时在他那里存放一些时日而已。”

    “现在正是用钱之际,也是时候拿回来了。”

    朱雄英眼珠子都红了,竟然这么多钱,那都是皇爷爷的钱。

    皇爷爷的就是我的,所以那都是我的钱。

    我的钱。

    可恶的毛骧,竟敢贪我的钱,该死。

    “那他确实该死,一定要把他们都杀了,把钱抢……收归国库。”

    马皇后并未发现大孙子的异常,继续说道:

    “朝廷好不容易才通过提高俸禄,稍稍稳住了人心,绝不能再出问题。”

    “所以李善长之事不宜声张。”

    “毛骧和他的党羽,必然是不肯善罢甘休的。”

    “就算陛下不让他们继续追查,他们也会私下动手,到时恐无法收场。”

    “所以,他必须死。”

    杀了他,既可以安抚人心,又能将李善长之事压下去。

    还可以缓解财政压力——虽然通过宝钞新政,让朝廷暂时没有这方面压力,可谁嫌钱多呢。

    朱雄英惊讶的道:“李善长之事,就这么轻轻的放过了?”

    马皇后说道:“事情总要有个轻重缓急,胡惟庸之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