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摊丁入亩

    第199章 摊丁入亩 (第2/3页)

的,把他当小孩子对待了。

    至于陈景恪,两兄弟彻底服了。

    大侄子这一身学问,肯定不是爹娘和大哥教出来的。

    只可能是跟着他学的。

    所以陈景恪的学问只会更深,果然称得上是学究天人。

    关键是还不藏私,愿意把真本领传授给太孙。

    难怪老爹会破例嫁女儿,他值得所有的礼遇。

    然后两人就想起了自己的儿子,也生活在应天,不知道有没有学到什么好东西啊。

    不行,回头一定要好好问一下。

    不过两人心里也清楚,有些学问肯定是只有朱雄英才能学的。

    朱元璋和马皇后脑子是很清醒的,培养储君和藩王,采用的是两种教育。

    朱标堪称全能,学的是为君之道。

    其余皇子要么偏文,要么偏武,政治方面学的也都是为臣之道。

    朱棡还好一点,文武双全。

    朱棣偏科很严重,脑子全用在军事方面了。

    当然,这只是以前。

    现在既然要给诸王建制立国,那肯定要教一些为君之道的。

    我是来不及学这些了,就靠济熺(高炽)了。

    一想到这里,两人心中就充满了期待。

    而且兄弟俩几乎同时升起了一个念头:

    爹在前方拼杀,你在后方看家。

    完美啊。

    儿子,好好学啊。

    这一席话,说的让众人茅塞顿开。

    同时也让他们,对陈景恪即将提出的税制改革,充满了期待。

    朱元璋催促道:“景恪,你继续说税制的问题。”

    其余人也都竖起了耳朵,准备听听他的意见。

    陈景恪心下也是有些得意的,压住上翘的嘴角,说道:

    “先说公正的问题,我们要想办法让地少的人少承担义务,让地多的人多承担义务。”

    “但在明面上,又不能让地主知道他们多承担了义务。”

    “否则他们会心有怨言,不利于国家的稳定。”

    “也就是说,我们既要让地主多交税,又要保持明面上的公平。”

    说白了,咱们既要公平,也要公正。

    也就是方才所说的,公平公正达成平衡。

    众人都陷入了沉思,难,太难了。

    又要让人多出钱,还不能让人知道,尽可能维护公平。

    太难了。

    朱棣嘴快,说道:“这怎么可能,地多的人又不是傻子,他们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多交了税。”

    朱棡也是差不多的想法,只是他更稳重一些,没有将疑问说出来。

    但朱元璋和马皇后等人,却完全是另外一种态度。

    陈景恪既然说了,那肯定是有办法的。

    于是,朱元璋再次催促道:“景恪你就直接说答案吧,别吊人胃口。”

    陈景恪倒不是故意吊人胃口,而是希望他们思考,加深印象。

    见时机差不多,就说道:“将丁税和徭役折合成钱粮,均摊到全国所有土地上。”

    “有多少地,就交多少税。没有地的人,一文钱的税都不用交。”

    “以后朝廷需要使用徭役,也不再是免费征用,而是花钱招募役夫。”

    “如此一来,表面看很公平。”

    “但实际上地多的人,缴纳的赋税变多了。”

    “而地少的穷人,需要缴纳的赋税减少了。”

    “还能通过当徭役,赚取一笔钱财补贴家用……”

    “此法我称之为,摊丁入亩。”

    朱元璋一拍大腿,激动的说道:

    “好,好一个摊丁入亩,简直太妙了,此法深得公平公正之精髓也。”

    朱标也激动的连声道:“好好好,此法当真绝妙矣。”

    “景恪,果然不愧是你啊,从未让我失望过。”

    马皇后虽然没有说什么,但表情也透漏出兴奋之意。

    朱棡和朱棣再次被震惊到了。

    虽然已经知道陈景恪的能力,可还是再一次被刷新了认知。

    同样是人,为啥他的脑子就这么好使呢?

    朱雄英则觉得理所应当,有什么好惊讶的,景恪想出这种法子不是很正常吗。

    真是大惊小怪。

    虽然觉得此法可行,但国家大事不能草率,还是需要一定的论证的。

    接下来朱元璋几人,就开始讨论起摊丁入亩的可行性。

    “民间弃婴溺婴之事屡禁不止,就是因为太穷养不起。”

    “少了徭役和丁税,能大大缓解百姓的压力,减少弃婴之事发生。”

    “有助于人口增长。”

    “人多了,就能开垦更多的土地,生产更多的粮食。”

    “人多了能征更多的兵,能打下更多的土地。”

    “将来诸王建制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