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谋高丽

    第201章 谋高丽 (第3/3页)

有什么事情就往我身上推。”

    说到这里,他开玩笑一般道:“你不会认为,我是想抢你的功劳吧?”

    邱广安自然不会这么想,这个功劳可不好领,甚至很多人避之不及。

    曾泰的意思说白了就是,功劳我领骂名我背,在皇帝面前表现的机会给你。

    这是标准的扶一程。

    “尚书说笑了,下官怎么会做此想,感谢您都来不及呢。”

    “若有朝一日真能如所想,广安绝不敢忘您的大恩。”

    ——

    出了户部衙门,邱广安就约了陈景恪见面,将此事大致讲了一下,并询问他的看法。

    陈景恪哪还不知道对方的意思,就是问自己支不支持此事:

    “户部尚书这个位置,可不好坐啊。”

    “接下来几年面临的情况,会更加的复杂。”

    不好坐,就是有机会呗。

    邱广安心中一喜,正色道:“为国效忠岂能言艰辛。”

    陈景恪没有多说什么,也没有给他任何保证。

    没必要,也没办法给予任何保证。

    回宫之后,他也没有将此事告诉朱元璋。

    自己身边时刻有老朱的人盯着,俩人见面的事情他肯定已经知道了。

    如果老朱觉得合适,肯定会让邱广安当的。

    如果他觉得不合适,自己去游说,反而会让大家脸上都不好看。

    这是默契。

    不过说起来最近他也是真没闲着,除了和朱标一起完善新税法,还要抽出时间去研究高丽的情况。

    朝鲜这一块土地,自古以来就和中原有很深的羁绊。

    尤其是在文化上,和中原更是一体。

    双方的羁绊深到什么程度呢,全世界都一直将其视为中原王朝的一部分。

    《马关条约》第一条,就是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

    只不过为了政治需要,在教科书上将这一条给删除了。

    之前朱元璋和朱棡说要打辽东,陈景恪就寻思着,能不能趁机将高丽给打下来。

    所谓搂草打兔子,捎带手的事儿。

    不过打高丽也没那么简单,眼下要考虑是否适合。

    别到时候羊肉没吃着,还惹一身骚。

    越研究他就越觉得,现在是打高丽的最好时机,错过这个机会就难了。

    不过想打高丽,还需要做一番准备,今年就有点不是那么适合出兵了。

    将自己的想法理清,他就连忙去找朱元璋。

    此时朱元璋正和徐达、冯胜、蓝玉等人,商量攻打辽东的具体方略。

    得知他的来意,就对众人说道:“先别讨论了,此事可能要有变故了。”

    众人都有些惊讶。

    他们都听到了,方才孙福过来通报,说是陈伴读求见,对辽东之事有一些新的想法。

    可就因为这么一句话,连什么原因都没说,就能让皇帝改变自己的想法?

    这陈伴读对皇帝的影响力,竟然大到这种程度了吗?

    蓝玉除了震惊,比别人又多了欣喜。

    陈景恪是铁杆太孙党,和蓝家关系莫逆,他越厉害对蓝家自然就越有利啊。

    徐达则并不意外,唯一想不到的是,皇帝这么快就决定让陈景恪走上台前了。

    他不知道的是,朱元璋也很无奈。

    按照原本的计划,等到朱标登基了,朱雄英年龄再大几岁开始站出来,再让陈景恪走到台前。

    但朱标的身体突然出问题,打乱了他所有的计划。

    朱雄英要提前站出来,承担本该朱标承担的责任。

    陈景恪作为他最得力的助手,自然也要提前站到台前。

    眼前这些人,都是老朱最信重的大臣,让陈景恪站出来展示一下才华,获得这些人的信任。

    有助于以后的工作。

    陈景恪得知老朱不是私下见他,而是让他当众述说自己的见解,也是有点懵。

    等清醒过来,就忍不住兴奋起来。

    当着这么多大佬展示自己的才华,实在让人无法不激动。

    深吸口气,他迈入大殿。

    和众人见过礼之后,朱元璋开门见山的道:

    “说吧,对辽东之战,你有什么想法?让诸卿也一起听一听,参谋一下。”

    陈景恪也没有客气,在众人的注视下,开口说道:

    “我以为,今年不适合出兵辽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