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万物之理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226章 万物之理 (第1/3页)

    看着祖孙三人震惊的模样,陈景恪心中很是得意。

    就喜欢看你们这些土著没见识的样子。

    他弄的这个东西叫斯特林发动机,也叫温差发动机。

    结构非常简单,简单到很多商家,将它作为茶杯盖子上的装饰品。

    杯子里倒上热水,盖上盖子轻轻转动一下轮子,就可以一直旋转。

    直到杯子里的水温降下来。

    前世陈景恪读高中的时候,碰到了一个好的物理老师。

    为了让他们对物理感兴趣,手工制作了很多小玩意儿。

    还教他们是怎么做的。

    比如这个斯特林温差发动机。

    当时陈景恪用易拉罐、气球、细铁丝等废料,制作过一个。

    那种成就感太强烈了,他也由此喜欢上了理科。

    还有那种简易留声机,用一次性塑料杯当唱片,牙签当唱针,一次性纸杯当喇叭。

    只能说,一个好的老师,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今天,陈景恪也准备用类似的方式,让朱元璋等人感受到理科的魅力。

    为后续发展理科,攀登科技树,奠定思想基础。

    以前他只是强调生产力改变生活,但除了印钞和琉璃,他没有弄过什么黑科技。

    原因很简单,没有正确的思想指导,科技只会成为压榨的工具。

    所以,他才会先从制度方面着手,对大明进行种种改革。

    目的就是为百姓松绑,让他们也能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好处。

    如果朱元璋一家子不同意他的制度改革,不愿意为百姓松绑,那黑科技还是先留着吧。

    找机会离开大明,在海外弄块地,然后从国内弄点百姓过去。

    自己发展自己的。

    还好,他的各种政策被采纳,并在大明成功施行。

    虽然各种不公依然普遍存在,但百姓身上的枷锁,确实被卸下来了一部分。

    皇权时代,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

    所以他决定适当的弄一些黑科技出来,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加加速。

    除了黑科技,还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理科基础体系。

    不需要多么高深,有个框架就行。

    中国自古以来就不缺人才,缺的只是方向。

    只要为他们指明方向,他们能创造无数的奇迹。

    朱元璋揉了揉眼睛,确信没有眼花,那个轮子确实在旋转。

    震惊的问道:“这……为何它会旋转?”

    陈景恪简单的解释道:“它能转动,借用的是热水释放出来的热气蕴含的力量。”

    “这就是稍微高深一点的力学,所能达到的效果。”

    说着,他将盖子取下来,蒸汽汩汩冒出:

    “就是这白色的蒸汽,它内部蕴含着很强的力量。”

    “力学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并使用它的力量。”

    朱元璋不敢置信的道:“热气的力量?”

    这玩意儿除了能烫伤人,竟然还有这样的用处?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他是万万不敢相信的。

    朱标也是一样的表情,太不可思议了。

    这就是力学吗。

    果然高深莫测啊。

    朱雄英趁人不注意,拿起盖子又盖在了杯子上。

    看着轮子转动起来,他就无比的惊奇。

    好东西,真是好东西啊。

    回头拿给妙锦看,她肯定也没见过。

    众人无视了他的行为,继续讨论起温差发动机。

    朱元璋若有所思的道:“这东西做的大一点,是不是就可以放在车子上,让车子一直跑?”

    朱标说道:“还可以放在轮船上,就不用人畜之力来转轮子了。”

    陈景恪不禁点头,两人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交通,联想能力是很丰富的。

    轮船最早指的,就是安装了飞轮的船,宋朝时期就出现了。

    最开始用人力踩动飞轮旋转,后来又有人发明了畜力机构。

    和拉磨一样,用牛马拉着转,通过传导结构带动飞轮。

    这个传导结构略加改动,就可以应用到蒸汽机上面。

    当然了,温差发动机虽然制作简单,但在实际应用方面并不理想。

    至少以现在的科技水平,是没有办法将之实用化的。

    陈景恪将这玩意儿拿出来,也就是为了震撼一下朱元璋等人。

    真正要实用化,还得是正儿八经的蒸汽机。

    为了进一步引起他们的重视,他也提出了几个应用:

    “造出一台机器牵引的车,后面挂上耕犁,就可以用来耕地。”

    “这种车不会疲倦,只要烧热水就能一直运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