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无题

    第258章 无题 (第2/3页)

要求列入禁书行列。

    把他吓了一跳,莫非这书惹出事来了?

    仔细一问才知道并没有。

    这个言官就是在行使自己的本职工作,闻风奏事。

    陈景恪很是无语,却也不好多说什么。

    这本来就是人家的本职工作,也不能说人家错了。

    更何况这书是用笔名发表的,很少有人知道是出自他们两口子的手笔。

    也不能怪言官不长眼。

    朱元璋表面不动声色,心中则乐开了花,让你小子瞎折腾。

    不过还是要给女儿女婿面子的,就说不过是一神怪而已,无需大惊小怪。

    此事就此揭过。

    那个言官也没有揪着不放。

    这事儿说白了不值一提,但言官风闻奏事,就是要将社会上一些比较大的动静汇报给皇帝。

    他汇报了,本职工作完成了。

    皇帝也处置了,就没必要穷追猛打。

    不过能被言官拿到朝堂上弹劾,也足以说明海盗火了。

    退朝之后,陈景恪去了解了一下情况。

    发现这本书确实火了,只是火的方式有点出乎他的意料。

    在社会的上层,属于黑红。

    毕竟海盗确实不受待见,但故事性确实强。

    大家属于是一边鄙视,一边偷偷的看。

    看完就凑在一起贬低。

    在中下层就是真的火了,普通百姓才不管主角是什么人,故事好看就行。

    但要说这本书在哪个群体最受欢迎,毫无疑问是沿海地区的百姓以及海商群体。

    至于原因,就不多赘述了。

    但要说这本书带来最大的影响,不是促进了海盗行业的发展,也不是吸引大批百姓向往大海,而是妈祖的祭祀。

    本来妈祖祭祀,只在东南沿海几个港口城市流行。

    随着这本书的流传开来,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个神灵。

    更多沿海城市的百姓,开始自发的信奉妈祖。

    尤其是很多海商,本着宁愿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出钱出力修筑妈祖神祠塑造神像。

    更是刺激了妈祖信仰的推广。

    要说反应最快的,非道教莫属。

    龙虎山立即抓住机会,将妈祖请进了龙虎山祭祀,随后东南道教各分支也相继效仿。

    妈祖正式成为道门正神,让妈祖祭祀更加规范化。

    后来这本随着海商的足迹流传到了海外,南洋各岛屿上也相继出现了妈祖祭祀。

    甚至远在万里之外的陌生国度,也有了它的信仰。

    还有一点是陈景恪始料未及的,那就是海盗这本,以其独特的剧情构造,影响了后来的发展。

    在未来被捧上了极高的位置。

    当然,这都是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得知海盗火爆,尤其是想要推广的内容都被重视,陈景恪就彻底将这件事情给放下了。

    ——

    没过多久,新的宗藩体系规则率先被制定出来。

    里面更细致的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包括军事、外交、商业等方面。

    以前大明和藩属国之间,更多的只是名义上的宗藩关系。

    藩属国名义上称臣,大明天子承认其国家的地位。

    除了礼部制定了一套朝觐标准,就在没有别的制度方面的约束了。

    而这套宗藩规则的出台,意味着大明和藩属国的联系更加紧密。

    对于这套全新的宗藩法,群臣都给予了支持。

    虽然他们不知道帝国计划,却也知道这套新规则的好处。

    到了这会儿就算再傻的人都知道,大明要对外扩张,要将皇子封到本土之外的土地上当王。

    那么之前旧有的宗藩制度自然就不适用了,出台新法案是很正常的。

    而且这套新法案怎么看都对大明有利,实在没有不同意的道理。

    唯一受伤害的,可能就是之前的那些异族藩属国了。

    但可惜的是,面对大明的强势他们连反对意见都不敢提,就这样全盘接受。

    更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朱元璋在鸿胪寺设置了一个外遣官的职务。

    该官吏常年驻扎在藩属国,监督各藩属国执行新规的情况。

    让各藩属国叫苦不迭,却又不敢拒绝,别提多难受了。

    所谓外遣官,其实就是现代各国普遍存在的驻外大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