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提防瓦剌

    第327章 提防瓦剌 (第2/3页)

“晋王在开发河西时,需要留意这方面的问题。”

    朱棡眉头微皱,不是嫌事儿多,而是这方面他实在不擅长:

    “此事我不懂,你派人去给我做个计划书吧,我命人按照计划执行。”

    陈景恪很是无奈,这一家子都学会当甩手掌柜了:

    “好,正好白侍郎要去陕北,我让他顺路去一趟河西吧。”

    白侍郎就是白英,因为治水的功绩,再加上后来整理历代治水得失,接连升迁。

    现在已经是工部右侍郎了,不过主要负责的依然是水利方面。

    这件事情说完,陈景恪又提起了另外一件事情:

    “晋王需小心瓦剌部,暂时不需要对他们用兵,但必须将他们的情况摸清楚。”

    朱棡想了想,说道:“瓦剌?这个部落似乎并不太强啊,且和北元若即若离。”

    现在确实不强,可未来就不好说了啊。

    上辈子可是给大明好好上了一课,并且创造了土木堡战神、叫门天子等名梗。

    若非于谦力挽狂澜……

    但勋贵集团精锐全失,也导致文官集团一家独大,为后续的各种隐患埋下了伏笔。

    可以说,瓦剌改变了大明,也改变了华夏的历史走向。

    算了,不说了,血压开始升高了。

    陈景恪将这些杂乱情绪驱逐,说道:

    “瓦剌现在虽弱,然拥有独立的部族和草场,只名义上遵从北元。”

    “随着大明的接连打击,北元势力将逐渐瓦解,大批牧民会投奔瓦剌。”

    “此消彼长之下,瓦剌的势力会逐渐增强,甚至有可能取代北元成为漠北之主。”

    “当年大唐击败颉利可汗,不就让薛延陀捡了个便宜?”

    “幸好唐太宗宝刀未老,在晚年将这个隐患给解决了。”

    “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消灭薛延陀也让大唐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此乃前车之鉴,我们不可不防。”

    “现在漠北最有可能取代北元的就是瓦剌,我们绝不可坐视其发展壮大。”

    朱棡若有所思的道:“有道理,我会派人盯着他们的。”

    说到这里,他忽然笑道:“我正愁接下来几年无仗可打,正好拿瓦剌练练手。”

    陈景恪竖起大拇指,说道:“有你出手,瓦剌不过小事尔。”

    朱棣在北平那边打北元,朱棡在河西这边打瓦剌。

    兄弟俩轮流出兵,必定能将蒙元伺候的不要不要的。

    拖延了这么多年的水泥堡垒政策,也可以施行了。

    届时三管齐下,永除草原之患不远矣。

    瓦剌这辈子,是没机会再崛起了。

    送走几位亲王,陈景恪的生活反而恢复了平静。

    计划已经做好,执行交给了李善长等人,他只需要给大家上上课就可以了。

    剩下大把时间去搞自己的研究。

    最近几天他一直在研究阿扎萨的游记。

    还别说,一个外人从完全不同的视角来观察大明,确实能看出不少问题。

    也带给陈景恪不少灵感。

    这让他对阿扎萨更有好感,对未来的合作也多了几分信心。

    他当然不会因为这几分好感,就做原则性让步。

    但合作对象是个值得信赖的人,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至少目前来看,这个阿扎萨除了缺了点野心,别的方面其实都还可以。

    在自己研究过之后,他又把那本游历交给了朱标等人。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听一听域外之人的看法,对我们的变革或许会有启发。”

    朱标等人听说这游记的来历,也很感兴趣。

    一开始也只是好奇,并不认为番邦异教徒,能写出什么有用的东西。

    看过之后才知道,自己太小觑对方了。

    李善长惊异的道:“没想到,这番邦蛮夷竟也有如此见识。”

    陈景恪说道:“韩国公不可小觑外界啊,能传承到现在的族群,都有其长处。”

    “这阿扎萨乃波斯人,其祖上……”

    他就趁机将波斯帝国的历史大致讲了一遍,并着重讲了他们的现状。

    “数百年来,他们一直担任官僚和宗教学者,拥有着丰富的行政经验。”

    “而且他们经历过不同的统治者,也管理过各种各样的族群。”

    “在处理各部族关系方面,经验最是丰富。”

    “他们的很多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对于他的这番话,就连向来自视甚高的李善长都表示了认同,那几个儒家出身的官员却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