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无题

    第340章 无题 (第2/3页)

大批人手过来。

    眨眼间秦王府的架子就搭建了起来。

    群臣瞠目结舌,什么情况?勋贵们这是疯了吗?

    不过大家都不傻,马上就反应过来,这是太上皇和太后出手了。

    只有他们两个能有如此大的威望,让勋贵们拿出棺材本支持秦王。

    对此群臣只能干瞪眼。

    你总不能反对老两口帮助亲儿子吧?

    勋贵们支援秦王,在以前那是要谋逆。

    但在这个大分封的时代,实在太正常了。

    完全可以解释成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大家族自古以来惯用手段。

    可以说一切都是合理合法的,没办法反对。

    而有了这些大家族的支持,建立封国需要的一应物资,以最快的速度被收集。

    只用了两个半月,一切竟然就准备齐全了。

    只是唯一让群臣不理解的是,这些个顶级勋贵对太上皇和太后就那么忠心?

    先是自斩臂膀,支持朝廷的各项变革。

    现在又出钱出人帮秦王建立封国,他们图个啥啊?

    如果说是想把鸡蛋分开放,那支持晋王和燕王岂不是更合理?

    只可惜,他们就是打破头都猜不到真正的答案。

    陈景恪在一次私下拜访徐达时说道:“恐怕这个难题还要困惑群臣许久。”

    徐达含笑道:“莫说是他们,就算是我刚听说这个计划时,也完全不敢相信。”

    说到这里,他压低声音道:“也不瞒你说,那会儿我还以为陛下对我不放心,想找个机会把我除掉呢。”

    陈景恪却没有笑,而是说道:“你们就这么惧怕陛下?”

    徐达长叹口气,说道:“有些事情你不懂……算了不说了,不懂的好,不懂的好。”

    陈景恪心道,我怎么可能不懂,前世史书上都写着呢。

    徐达转移话题道:“你的变革损害了所有人的利益,可知大家为何从未对你和你的家人出过手吗?”

    勋贵、官僚、军队、士绅、地主、商贾……所有的既得利益者他全得罪了。

    而且还是得罪的死死的那种,说是不共戴天之仇都不为过。

    但这么久了,从没有人刺杀过他,连针对都没有过。

    这确实不太正常。

    陈景恪说道:“难道不是因为太上皇?”

    徐达摇摇头说道:“伱得罪人之深,十个太上皇都护不住。”

    “不要不服气,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只要开的价钱足够,有的是人来杀你。”

    “而且还是查不到任何痕迹的那种。”

    “就算你身边有陛下派的人保护,你父母呢?”

    陈景恪一想,确实如此啊。

    古今中外最不缺的就是政治暗杀。

    古代的就不说了,现代比较著名的如脑洞大开美乐帝,心胸宽广安倍三。

    在这个年代,想买一条人命实在太容易了。

    自己深居简出,身边还有人保护,倒是不怕被刺杀。

    可是自己的父母不一样,这二位是闲不住的人,天天出门遛弯。

    时不时就去大街上给人做义诊,想对他们动手可太简单了。

    为什么从未有人这么做过?

    想不通之下,他只能将目光看向徐达:“为什么?”

    徐达说道:“因为只有你能治太后的病。”

    陈景恪马上就明白了他的意思,说白了还是害怕朱元璋。

    只有马娘娘能劝得动朱元璋,陈景恪救了她就相当于是救了大家的护身符。

    马娘娘得的是慢性病,谁知道以后会不会复发?

    如果将陈景恪弄死,万一马娘娘的病复发了怎么办?

    所以,不论心里多么痛恨他,都不能动他。

    不但不能动,还要防止别人害他。

    想通了这一切,陈景恪不禁一阵后怕。

    还好救了马娘娘,否则都不用老朱动手,自己就先被利益受损的勋贵集团给弄死了。

    徐达继续说道:“后来则是因为太上皇许诺大分封,比起封国被改革损害的那点利益,又算得了什么。”

    “相反大家还要感谢你,若没有你的变革,以太上皇的性格是必然不可能施行这样的政策的。”

    “所以你又成了大家的恩人。”

    “难道你没有发现,以前因为文明治军对你很有意见的勋贵,对你友好了很多吗。”

    陈景恪仔细想想,并没有发现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这也不怪他迟钝,主要是他一直深居简出。

    最近一两年大部分心思都在构建大同世界上,对别的事情确实关注不多。

    想到这里,他忽然想起一件事情,抬起头问道:

    “既如此,是时候让徐老大回来了吧?”

    徐达被噎了一下,好一会儿才说道:“你不怪他?”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怪他做什么,大家背后都有一大家子人,没有任性的资格。”

    不顾一家老小的命,非要成全自己个人感情的,那是脑子瓦特了。

    想到这里,他下意识的往自己家看了一眼,方孝孺应该听不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